(經濟觀察)河南“新春第一會”聚焦“大市場”有何考量?

中新社鄭州2月9日電 題:河南“新春第一會”聚焦“大市場”有何考量?

作者  李貴剛  楊大勇

春節假期過後的“新春第一會”,是觀察中國地方發展與施策的重要窗口。今年,中部大省河南“新春第一會”,聚焦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受到關注。

2月6日,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在鄭州召開。河南因此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出台後,首個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此項工作的省份。

那麼,河南為何主動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

受訪專家認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河南作為經濟大省,2024年GDP達6.36萬億元人民幣,排名全國第六,居中部六省第一,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張占倉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國內部分地區為保護本地企業發展設置了“隱形障礙”,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河南積極推進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才能激發企業活力,特別是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全省經濟注入新動力。

長期從事區域經濟研究的民建河南省委會主委梁留科,則列出了河南的五大優勢:

從循環樞紐看,河南地處中原,區位優勢明顯,擁有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多式聯運的立體交通體系,利於商品與要素流通。

從農業基礎看,河南素有“中原糧倉”之稱,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對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壓艙石”作用。

從產業振興看,在裝備製造、食品加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河南擁有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成為全國要素市場的重要板塊之一。

從內外開放看,河南正在密織“買全球、賣全球”的空中、陸上、海上、網上四條“絲綢之路”,並提出向北對接京津冀,向東融入長三角,向南挺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向西聯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新亞歐大陸橋。

從文旅發展看,近年來,河南打造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文旅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旅融合發展的潛力,為河南提供了文化軟實力。

那麼,河南又該如何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

張占倉認為,在融入層面,河南要與中央政策接軌,與沿海發達地區有利於生產要素流動的制度接軌,還要向發達國家學習,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服務層面,河南應致力於為全球客商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重點加強制度型開放,以此實現全省市場的統一,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吸引更多大型企業和新業態企業來河南發展。

梁留科認為,河南應加快製造業轉型昇級,推動傳統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深度融入全國產業鏈。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推動製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昇製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還應加強與發達地區的產業合作,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以大產業帶動大市場。

從河南“新春第一會”後的官方報道看,河南“要以高效互聯互通為基礎、要以加強商貿流通為動力、要以做大做強現代產業為筋骨、要以提昇內外開放能級為支撐、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保障”。

受訪專家認為,隨著相關政策持續發力和自身優勢的逐步發揮,河南市場活力有望進一步釋放。(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