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11月28日電 題:發展人權,在於維護“人”與“宇宙”的關係
——專訪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約翰·格瑞姆(John Grim)
中新社記者 王宗漢
“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舉辦。其間,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約翰·格瑞姆(John Grim)在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表示,中國與西方的傳統人權理念都關注到“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而人權源自人們的價值觀與歷史背景,加強對話、堅持“和而不同”的交流方式,才是人權發展的正道所在。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全球人權事業發展如何從古人智慧中汲取經驗?
約翰·格瑞姆:以我對原住民的研究為例,我認為古人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課就是生存。面對氣候變化等諸多環境問題,我們對後代的未來感到十分焦慮。而原住民告訴我們,祗要人類有故事,能够與地球上的萬物維持正確的關係,他們就幾乎能在任何環境中生存下來。
談及古人關於人權理念的經驗,我關注到了“儀式”與“權利”之間的關係。在歐洲人到來之前,美洲大陸原住民就彼此打交道,他們不得不發展一種承認對方權利的方式,否則就會引發紛爭。吸煙對於原住民而言就是一種“儀式”,以吸煙方式在彼此陌生的環境中建立一種初步關係,進而交易、甚至發展友誼、親屬關係。我注意到,中國的文化中就有許多古老的儀式,這些儀式建立了人們與更廣闊世界的聯繫,為人類確立了各種各樣的權利。
許多原住民對自身權利的理解都植根於他們的“宇宙觀”和他們的故事。在那些故事中,所有的元素、山脈、河流以及昆蟲、動物等都先於人類被創造出來,這些事物擁有力量,能够做到人類力所不及之事;而人類的責任就是與所有的事物保持聯繫。因此,原住民長老們說,人權就是舉行建立人與宇宙關係的儀式的權利,從而維持宇宙和諧。
中新社記者:中國古代典籍中的許多人權理念,都對“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產生了如“天人合一”等觀點。西方是否有相似的觀念?
約翰·格瑞姆:我想以我的原住民研究來回答這個問題。“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一個民族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人群如何交織在一起並建立關係”等等,每當原住民舉行慶祝活動時,他們會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闡述“宇宙觀”。“宇宙觀”對於原住民而言十分有趣,因為都是些活生生的故事,原住民能通過講述那些故事帶來一種存在感。原住民把“宇宙觀”視作一個族群的基礎。“宇宙觀”(Cosmovisions)意指原住民向後代傳遞價值觀的方式。
而“生活方式”(Lifeway)是原住民組織社會的方式,正是“宇宙觀”塑造了它。對於現代社會而言,法律、教育、醫學……這些分屬不同的領域,在教學中分屬不同的學科,但對於原住民而言,這些都是一個整體,相互交織。
“宇宙觀”與“生活方式”之間的關係揭示了原住民的人權觀念。對於原住民而言,人類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使得男女老少對整個宇宙承擔責任。因此,人權與動物、水、風……宇宙萬物的“權利”直接相關。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很多事物並非是活生生的,但在原住民眼裡卻不盡如此。
我們可以說,一個細胞是一個“自我”,但一具軀體不祗有一個細胞,而是由千萬個細胞組成,如此多的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具軀體會發生什麼?所以原住民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一個個“自我”,但這些“自我”匯集起來塑造一個宇宙時,彼此之間會合作,會有捨也有得,有權利也有責任。對於原住民而言,人權問題主要關注“我對宇宙的責任是什麼”“我如何維持宇宙的運轉”,因為宇宙養育了人類的個體與親屬、土地、動物——我們讓宇宙繼續存在,宇宙讓我們繼續存在。這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些思考十分相似。
中新社記者:如何更好促進不同國家間的人權對話?
約翰·格瑞姆:我認為這個問題,對世界上所有人來說都很難回答。因為世界上每個國家都面臨著巨大的變化,我們都將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且我們對此還存在很多未知。但我們有共同的命運,比如原住民也開始意識到他們要加入全球對話,他們使用互聯網談論人類如何在地球上共同前進。我們希望美國與中國以及其他國家能够繼續對話,並讓世界朝著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中新社記者:在你看來,不同國家、民族的人權觀念應“千篇一律”還是“百花齊放”?
約翰·格瑞姆:這個問題非常好。我認為,期望每個人或每個國家對人權抱有相似看法是錯誤的。相反,人權源自人們的價值觀和歷史。在對東亞、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原住民研究中,我發現他們的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受到自身文化背景的影響,他們對人權的看法也大相徑庭。這些“不同”對於人類的創新與思維多樣性非常重要。當彼此間有不同的想法時,人們才能够真正開始交流,並會以獨特的方式在彼此之間產生新的精神。(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