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跨境醫療協作助香港發展醫療創新樞紐

中新社香港10月12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專業和高效率的醫療衛生體系,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本屆特區政府善用香港所長及跨境醫療協作之便,以創新思維循序漸進地展開醫療體制改革,正朝著建設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目標穩步邁進。

在香港特區立法會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看來,香港醫療發展的優勢與短板一目瞭然:香港的醫療系統及專業人員一向以高效率、靈活且與國際標準高度接軌著稱,但也長年苦於人手短缺;香港的大學在醫學領域擁有一流的學者,但在臨床研究等方面缺乏龐大人群為病例數據支撐……

從近年出台的各項措施來看,特區政府顯然已找到解決之法——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合作,與區內其他城市優勢互補。林哲玄對此深表認可,認為是“很聰明的做法”,他將這些政策形容為“一塊又一塊拼圖”,正逐步拼凑起香港醫療發展藍圖。

“香港與中國內地無論是在醫療體制、醫院管理模式,還是在臨床治療、人才培訓等方面,都有不少值得互學互鑒的地方。”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對記者舉例指,內地人口和病例相對較多,有更多豐富的案例及教材,兩地雙向交流絕對有利於共同提昇醫療水平。

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無疑是其中一塊重要拼圖。自2022年起,醫管局開展了“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涵蓋醫生、護士、放射師及物理師等不同臨床醫護專業。

范鴻齡表示,計劃已成功完成第一期,現在正展開第二期。他認為,這些交流項目重“量”又重“質”,交流涵蓋的職系、專科及範疇之廣,參與及接觸的工作內容之深,都是前所未見,不僅一定程度協助紓緩了香港公營醫療系統的人手壓力,亦有助於香港乃至大灣區整體醫護人才庫的建立和水平提昇。

另一塊拼圖則是建立國際臨床試驗樞紐。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靠香港自己不足够,還要聯系大灣區其他城市。”林哲玄指出,僅從最實際的臨床試驗病人基數及醫療儀器數量來看,大灣區的優勢已不言自明,若兩地實現數據分享、科研合作,必然可發揮“1+1>2”的效益。林哲玄向記者展示了他遞交給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建議書,當中便提到應推進兩地科研互通,開啟科研數據等的綠色通道。

目前,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醫衛局)正全力籌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預計試驗所可於2024年第四季度內開始營運。醫衛局亦一直積極與深圳市政府緊密溝通,商討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及香港園區共同建設臨床試驗協作平台,以“一區兩園”模式協同發展臨床試驗。

而下一步,林哲玄認為,就是利用香港國際化及制度優勢,吸引國際大型藥廠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以此為基地進行藥物研究開發,以便進軍龐大的內地市場,“祗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讓香港醫療衛生發展再上一個台階。”

“今天我們是全球最長壽的地方,有健全的疫苗接種系統,嬰兒夭折率及孕產婦死亡率位於全球最低水平。”林哲玄說,這反映出香港醫療衛生服務多年來發展的豐碩成果,但這些還不足以令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還需要通過與內地的交流合作提昇科研水平,加快產學研一體化。

范鴻齡亦強調跨境醫療協作的重要性。他表示,醫管局會繼續深化與內地不同城市在醫療衛生健康領域相關機構合作,以求提昇兩地醫療服務水平,應對人口老化挑戰,為廣大市民健康福祉作更大貢獻。(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