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秋悠冬遲至

秋悠冬遲至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

莊鴻遠

秋悠冬遲至,葉幻金影移。

寒笑八荒瘦,風閑萬木稀。

何歎雲浮嶽,塵落道忘機。

2025.11.16

清景藏禪意 閒心悟大道

 —— 呂國英先生秋冬五言哲詩鑒賞

秋悠冬遲至,葉幻金影移,開篇便鋪展一幅溫潤的秋冬轉場圖。呂先生以 字寫秋之從容,字賦冬以溫婉,褪去秋冬交替的蕭瑟緊迫感,盡顯時序流轉的本真溫潤。葉幻金影移尤見匠心,字點染霜葉染金的迷離之態,字暗合日光流轉、光影斑駁的動態,靜中藏動,淡裏含奇 —— 葉為實、影為虛,金為色、移為韻,恰是 氣墨靈象虛實相生的生動寫照,於質樸描摹中見對自然肌理的通透感知。

寒笑八荒瘦,風閑萬木稀,筆鋒一轉,寫秋冬清寂卻無半分悲戚。寒笑二字堪稱神來之筆,將寒涼人格化,非凜冽侵襲,而是通透淺笑,笑看 八荒瘦的萬物收斂;風閑萬木稀,風褪卻春夏躁動歸於閒適,木卸下枝葉繁冗歸於疏朗。此聯跳出悲秋傷冬的傳統窠臼,以 ”“二字賦予蕭疏景致積極氣韻,暗合 真善美愛終極融合的審美內核 —— 萬物斂藏,亦是本真之態,當以從容相待。

何歎雲浮嶽,塵落道忘機,由景入哲,完成精神境界的昇華。雲浮嶽本是天地尋常之景,先生以 何歎二字破之,消解世人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塵落雙關,既指物理塵埃沉降,亦喻心理雜念滌清,塵埃落定處,便是 道忘機的超然之境 —— 忘卻機心,回歸本真,與自然大道相融。這正是先生 詩貴哲思潤靈慧的創作初心,將自然之景與人生之悟無縫銜接,讓詩境從具象秋冬延伸至抽象精神維度,質樸語言中藏著通透的生命智慧。

呂國英先生此作,五言六句盡得秋冬之韻、哲思之深。無華麗辭藻堆砌,唯有清景與真悟相融;無激昂議論,卻於平淡中見風骨。從 葉幻金影移的細膩景致,到 寒笑八荒瘦的曠達情懷,再到 塵落道忘機的超然哲思,恰如 氣墨靈象所追求的 超越具象、直抵本真。讀之,如置身秋冬曠野,感時序流轉之靜,悟放下機心之輕,餘韻悠長,耐人尋味。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集成凝煉酒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書象”簡論》《人類賦》《中國牛文化千字文》《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酒文化賦》《中國酒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