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露從今夜白

露從今夜白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45

露從今夜白,秋風茲始涼。

問君幾時歸,觥籌笑短長。

2021.09.07·白露

時間之白

——呂國英《白露》詩中的刹那與永恆

白露至,秋風起。呂國英先生以露從今夜白,秋風茲始涼”起筆,瞬間將我們帶入一個特定的時空節點。這不僅是節氣的更迭,更是心靈感知的微妙時刻。詩人捕捉到的是天地間那一抹轉瞬即逝的潔白,是肌膚感知的那一縷恰到好處的涼意。這種對自然精微變化的敏感,恰是中國詩歌傳統中最珍貴的品質。

問君幾時歸”一句,從自然景象轉向人間情愫,使詩歌產生了溫暖的偏移。問歸期,是中國詩詞中永恆的主題,從《詩經》到唐詩宋詞,一問便是千年。但呂國英先生的處理舉重若輕,不落哀婉愁苦的俗套,反而以“觥籌笑短長”作結,將期待化為當下的歡聚,將時間的焦慮轉化為此刻的從容。

這首短詩最妙處在於其對時間的雙重把握。一方面,它意識到時間的流逝——“露從今夜白”,白露節氣每年如期而至,暗示著歲月的迴圈;另一方面,它又試圖超越時間——“觥籌笑短長”,在舉杯談笑間,時間似乎被凝固、被超越。這種對時間的辯證認知,使短短二十字承載了深厚的哲學意蘊。

詩人沒有使用任何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營造複雜的意象,只是白描般勾勒出白露之夜的場景。但正是在這種質樸中,我們看到了中國古典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學傳承。每個詞都恰到好處,每處停頓都留有餘味,這種節制與含蓄,在當下這個資訊過剩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詩,寫的是節氣,說的是人生;描的是自然,喻的是人心。它提醒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或許應該偶爾停下腳步,感受露從今夜白”的細微變化,體會“觥籌笑短長”的人際溫暖。時間永遠向前,但心靈可以在某個時刻獲得暫時的永恆。

這或許就是哲詩的魅力——它不提供答案,只喚醒思考;不刻意教導,只自然啟迪。在這個白露時節的夜晚,呂國英先生用二十個字,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永恆的窗。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