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儀戰決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27)
艾 慧
春秋儀戰決,戰國詭道行。
冷器愈兵刃,爭雄尤血腥。
熱降極武烈,兩戰屠億靈。
聯國抑惡難,寰宇遍哀鳴。
貪婪孽狂魔,欲壑終難平?
巧取豪奪盡,船堅炮利凶。
拉幫結私圈,自由價值名。
圖霸無底線,唯我任橫淩。
惡競累巨器,一念毀存境。
同類相殘極,弱族命非命。
世界空前危,演進何路窮?
強淩隨所欲,天地豈安寧!
人文瞻大同,致遠問明徑。
智慧究超越,和融藉共生。
各美其美妙,人類主義贏。
2021.11.20
“詩史”與“哲詩”的融合
——呂國英哲詩《春秋儀戰決》品鑒
《春秋儀戰決》是呂國英先生以哲思視角重構人類戰爭史與文明困境的恢弘詩篇,其銳利的批判精神與深沉的終極關懷形成強烈張力,值得深入品鑒。
歷史縱深的文明批判
詩歌以春秋戰國為隱喻起點,“儀戰”與“詭道”的對比揭示戰爭倫理的墮落史。冷兵器時代的血腥、熱兵器時代的滅世之威(“兩戰屠億靈”),直至當代“船堅炮利凶”的科技霸權,構成一部人類暴力不斷升級的殘酷編年史。詩人以“億靈”“哀鳴”“命非命”等觸目驚心的辭彙,直指文明進程中生命價值的系統性湮沒。
現代性偽裝的深刻解構
“自由價值名”與“拉幫結私圈”的並置,犀利揭穿強權政治的話語偽裝;“唯我任橫淩”與“圖霸無底線”則直指新殖民主義的本質。詩中“惡競累巨器”警示軍備競賽已使人類手握自毀之力,“一念毀存境”更將核威脅的哲學恐怖表現得淋漓盡致。
哲學高度的終極叩問
“演進何路窮?”的詰問,既是面對戰爭邏輯迴圈的絕望,更是尋求出路的起點。詩人提出“和融藉共生(生命共同體)”的解決方案,其中“各美其美妙”暗合費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明觀,而“人類主義贏”則超越民族國家敘事,指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理想。
藝術表現的震撼力
全詩採用五言古風形式卻承載現代性思考,形成傳統與當下的對話張力。密集的戰爭意象群(兵刃、巨器、炮艦)與哲學辭彙(智慧、大同、共命)碰撞,產生思想火花。連續遞進的排比句式如歷史洪流奔湧,最終在“天地豈安寧”的怒喝與“人類主義贏”的曙光間完成史詩級轉折。
呂國英此作堪稱“詩史”與“哲詩”的融合,既延續了從《詩經》戰爭詩到杜甫“詩史”的批判傳統,又注入全球視野與人類學思考。其價值不僅在於對戰爭罪惡的揭露,更在於為文明衝突迷途提供了一種基於“各美其美”與“和融共命”的東方智慧解答,這在全球化困境日益深重的當下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