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任筱強:國際月球科研站“朋友圈”為何越來越大?

中新社合肥8月24日電 題:國際月球科研站“朋友圈”為何越來越大?

——專訪深空探測實驗室研究員、系統研究院戰略室主任任筱強

中新社記者 張強 賈亦夫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中國倡議發起、多國參與在月球表面、月球軌道和地面建設的綜合性科學實驗設施。國際月球科研站藍圖如何勾勒?如何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全球合作開放共享?深空探測實驗室研究員、系統研究院戰略室主任任筱強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解讀上述問題。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為何提出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任筱強:當今世界範圍內的月球探測任務呈現出四大發展趨勢,即以重大科學發現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為主要目標,以長期駐留開展廣泛的探測活動為主要方式,以政府牽引、傳統航天和新興航天企業參與為共同力量,以廣泛的國際合作為實施途徑。

深空探測實驗室由中國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是一所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中國航天強國戰略要求,圍繞深空探測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實現科學、技術、工程融合發展的新型科技研發機構。近年來,深空探測實驗室有力支撐鵲橋二號、嫦娥六號等國家深空探測重大工程實施,積極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大科學工程論證立項,國內外影響持續擴大。

隨著全球航天技術的日益進步和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面向未來,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已不僅僅是一個願景,更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必然趨勢。中國作為一個航天大國,有責任為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和同行搭建一個合作交流的平台,為拓展宇宙認知,服務人類貢獻中國力量。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多國聯合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軌道上建設的,長期自主運行、短期有人參與,可擴展、可維護的綜合性科學實驗設施,具備地月往返、能源供應、中樞控制、通信導航、月面科考和地面支持等能力,能够持續開展科學探測研究、資源開發利用、前沿技術驗證等多學科、多目標、大規模科學和技術活動。

 

中新社記者:國際月球科研站為什麼選址月球南極地區?

任筱強:國際月球科研站制定了月球地質、月基天文、日地環境、基礎科學、資源利用等五大領域的科學與應用目標。我們以科學與應用目標為牽引,考慮月球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月球物理、月球化學、空間環境、月基天文觀測、月基對地觀測、月基生物醫學實驗等高科學價值方向,基於科學與應用目標可實現性的綜合效益最大化原則,選址範圍聚焦到月球正面、南緯80度的4個區域。

月球南極目前探測可能擁有水冰資源,可以成為人類生存要素和動力燃料來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可能有連續100多天的光照條件,為長期運行提供了優異的環境和位置資源。

 

中新社記者:如何勾勒國際月球科研站藍圖?

任筱強:由中國倡議發起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大科學工程,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與合作國家、組織和機構共商共建,共享成果與發展。中國將與國際夥伴共同開展科學與應用目標聯合論證、月面選址等工作。

為了實現國際月球科研站的五大科學與應用目標,工程上在月球南極和月球軌道佈設科學與應用設施。

我們將針對五大科學與應用目標,建設綜合性地質、多物理場測量、巡天觀測、日地月系統多圈層聯動、基礎科學實驗和資源開發利用等6大科研作業平台;為了支持科學與應用設施長期、穩定、高效運行,我們將建設經濟型地月往返運輸設施,為人員、設備和物資地月空間轉移提供保障;建設月面運輸車、月面多功能作業機器人等構成的運輸與操作設施,為人員和物資月面轉移和作業提供支持;建設能源供應、信息支持、運行控制和生命保障等長期支持設施,支持科研作業平台運行和人員月基駐留;建設全球分步、網絡互聯、功能齊備的地面支持設施,為科研站持續運行、全周期健康維護提供保障。

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擬分為兩個階段:將在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區域為中心,具備穩定能源供應、高速信息通信、高精度導航定位、智能運輸作業和人員駐留支持的核心能力;2045年前完善建設,建成航班化地月往返運輸系統,開展原位建造、資源開發和技術實驗,為人類走向更遠深空奠定基礎。

 

中新社記者:如何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全球合作開放共享?

任筱強:2017年,中國國家航天局向國際社會正式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倡議。截至目前,已有17個國家(國際組織)和60餘個國際機構與中國有關方面簽署了國際合作文件。

未來十年內,中國將努力尋找50個國家或國際組織、500家國際科研機構以及5000名國際科研人員作為合作夥伴,參與到國際月球科研站這一全球性合作項目中來。

目前,中國已向世界各國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和平開發利用、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形式多樣、共享科學成果、保護月球資源、成立合作組織等六大合作倡議,歡迎世界各國夥伴在項目各個階段、任務各個層級參與國際月球科研站研製建設。

為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國際合作務實開展,中國計劃牽頭成立國際合作委員會,與夥伴國家建設國際合作總部,積極為國際合作夥伴創造良好條件。

同時,深空探測實驗室還牽頭發起成立國際深空探測學會。這是首個由中國牽頭發起的航天領域非政府國際科技組織,也是落戶安徽的首個國際組織。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月球探索是一項偉大事業。中國願意秉承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原則,與全球夥伴共同建設好國際月球科研站,為拓展人類認知,增進人類福祉這一崇高使命而共同努力。(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