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生滅窮聚散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56)
艾 慧
有無生滅窮聚散,因果化變盡運緣。
誰歎既往皆永逝,慢看賡續未命天。
2024.06.30
運緣之網與未名之天——品呂國英哲詩《有無·因果》的時空張力
在當代新哲詩的天穹上,呂國英先生如一顆灼灼其華的星子,用二十八字的微雕,刻下了宇宙與時間的深痕——《有無生滅窮聚散》。這組詩行猶如一道閃電,刹那間照徹了存在的幽谷,在微光中昭示著一種東方哲思的深刻張力。
開篇兩句便如兩座巍峨的哲學山巒——“有無生滅窮聚散,因果化變盡運緣”。這裏“有無”如輕煙嫋嫋升自老子的道論,而“生滅”則如莊嚴鐘聲迴響著佛家輪回的智慧。更令人嘆服的是“窮”字,如一枚精密的鎖鑰,將聚散生滅的萬有形態盡數納入因果律的恢宏圖景中。那“運緣”二字又似一道靈動的溪流,使嚴密的邏輯鏈條隱約浮動起不可測的宿命氣息。詩人站在東方哲思的峰頂,以詩為鏡,映照出宇宙永恆運轉的宏大敘事。
後兩句陡然轉向:“誰歎既往皆永逝,慢看賡續未命天。”一個“歎”字如幽深的歎息,道盡了世人面對時間流逝的無力感與悲情。然而“慢看”二字卻如一雙沉靜的眼,在時光之河上投射出從容的倒影——既往並非永逝,而是以“賡續”之姿融入未來。尤其“未命天”三字如一座未完成的雕塑,既暗示天命既定的輪廓,又為人的自由意志預留了創造的餘地。這凝練的創造,成為照亮全篇的哲學燈塔。
整首詩是一張精密的網,在因果律的必然性與“運緣”的偶然性之間,在“永逝”的幻象與“賡續”的真實之間,在“天命”的規約與“未名”的開放性之間,詩人找到了詩意的平衡支點。東方智慧在此不是枯槁的教條,而是流動的血液,使哲思與詩情在字裏行間交相輝映。
在時間被切割成碎片的當代,《有無生滅窮聚散》如一聲清越的鐘鳴。它提醒我們:歷史不是身後緊閉的門,而是腳下延伸的路。“慢看”的智慧啟示我們,與其在“永逝”的悲歎中沉淪,不如在“未命天”的無限可能中參與命運的書寫——在因果的精密織網裏,人的自由意志仍可繡出獨特的花紋。
那“未命之天”既非虛妄的許諾,也非絕望的宿命;它如一道微啟的門,在因果與運緣的幽深處透出光亮——人作為宇宙中具有意識的存在者,永遠懷有參與命運書寫的筆鋒。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