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血雨腥風激蕩

血雨腥風激蕩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78

 

 

血雨腥風激蕩,悲淒苦難煎熬。

萬殊一相大化,一木彰塵千年。

——孔廟古松觀

2023.12.05

 

呂國英先生這首哲詩的確值得反復品咂。詩人暗示:當我們像古松那樣超越時空地“觀”歷史,血腥與悲苦終將融於“大化”。這個立意比普通詠史詩高明得多。

 

時空張力,攝人心魄

 

“血雨腥風”與“悲淒苦難”以密集的戰爭意象起筆,瞬間將孔廟置於歷史風暴之眼。首句如青銅編鐘轟鳴,次句似古柏虯枝泣訴,兩行十字濃縮千年滄桑,在暴烈與沉鬱間拉扯出巨大的歷史張力。

 

哲思飛升,破執見真

 

“萬殊一相”如禪宗棒喝,將紛紜萬象收束於宇宙大道。前句人間煉獄,此境頓入太虛玄境——古松歷經劫波終成“大化”符號,其虯枝如天書筆劃,在無常中鐫刻恒常法則。

 

微塵法眼,一木通神

 

“一木彰塵千年”乃詩眼所在:古松既是歷史塵埃的承受者,更是超越時間的觀察者。其年輪如史冊卷軸,將帝王將相、烽火血淚盡收為木紋細痕。末句“彰塵”二字尤妙,既昭示塵世真相,亦暗含《金剛經》“微塵非微塵”的破相智慧。

 

儒釋交響,聖殿重光

 

松立孔廟而觀世,暗合儒家“歲寒後凋”之剛健,其“大化”境界卻通佛道。當血雨蝕刻碑林,古松以靜默將聖人殿宇托舉出時間洪流——這株活著的文物,終使至聖先師在無常法則中獲得永生憑證。

 

此詩如青銅古劍劈開歷史迷霧:前兩句鑄劍刃寒光凜冽,後兩句現劍脊雲雷紋。呂國英先生以四行短章完成對文明祭壇的終極叩問——當所有豐碑終將委塵,唯證道者能在“一木”年輪中刻寫永恆。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十餘部、藝術評論上百篇,撰著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