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月聯合國海洋大會召開前夕,科學縱帆船“塔拉”號停靠馬賽港,真對反抗海洋塑膠污染,展開為期一天的活動。 法廣採訪了《塔拉微塑膠 2019 任務》的科學主任 Jean-François Ghiglione,他分享了有關歐洲主要河流中廣泛存在微塑膠的最新發現。
他表示:在本次《2019塔拉微塑膠考察任務》中的主要成果是沒有任何好消息。100% 的河流都受到這些微塑膠的污染。併發現所有河流中的微塑膠濃度都差不多。無論是在德國、義大利、西班牙還是法國。事實上,其他國家的廢物管理水準也不高。最終,這些塑膠大量滲漏到自然環境中,我們沒有預料到濃度會如此之高。Ghiglione科學主任指出:目前,以在巴黎看到的情況為例,平均每秒鐘就有900個微塑膠從拿破崙三世橋下經過。這些就是微塑膠的濃度。事實上,它們的數量相當龐大。令人擔憂的是微小塑膠的擴散。在考察過程中,還發現這些微塑膠還能攜帶大量化學物質。因為要知道,日常生活使用的商業塑膠產品中大約有 16,000 種化學分子。在這些化學分子中,有 25% 已經證實對生物體有毒。因此,對看到如此高的濃度、如此大量的化學物質感到特別擔憂。更不幸的是最近的觀察結果,除上所述,事實上,還有微生物會粘附在這些塑膠上。它們喜歡粘附在塑膠上,其中發現了對人類具有致命性的病原體細菌,它們實際上是在河流中的這些微塑膠上漂泊傳播。科學主任認為談論這些結果的好處是,科研人員可以與消費者、製造行業以及政府進行交流對話。實際上,目前正在舉行的聯合國海洋學委員會會議。這是一次聯合國海洋會議,科研人員在會上可以提出有感塑膠的問題。在這個特殊的場合上,科研人員還在考慮制定一項新的全球塑膠條約。這對他們來說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會覺得所有國家都聽取了他們在塑膠污染問題上的意見,這在世界上確實具有重大意義。主任表示:現在,目標是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具有約束力的條約,來減少初級塑膠的使用,並提高這些塑膠中所含化學物質的透明度,同時引入“必需”的這一概念。試問:”人們周圍所有的塑膠是真的需要嗎?“
來源:法廣
《中華時報》致力於提供多元客觀的新聞報導。 本報刊登的文章只供參考,內容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