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賴清德周二(5月20日)上任滿一周年。520就職周年演說,眾人引頸期盼賴清德對兩岸關係的進一步闡釋,不料整篇不到14分鐘、約3千字的演講,完全沒有提到一次兩岸,不僅如此,中國、中國大陸這些詞連一次也沒提到。中國國台辦批評他「惺惺作態」,稱「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協商對話才有基礎」。國民黨籍的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稱過去一年來台灣內部政治風波不斷,「讓人痛心」;他認為,賴清德此時應該「冷靜下來,停止採取有害台灣的抗中路線」。但他也稱觀察到賴清德近期「釋出解決兩岸僵局的彈性與善意」,應該繼續維持。
20日發表執政周年談話。.jpg)
他在總統府發表演說,以「迎風轉型,穩健前行」為題,主軸強調台灣會繼續堅守民主價值。台灣曾經有38年的戒嚴歷史,如今賴清德表示台灣已經是「亞洲民主的燈塔」。清德總統在就職周年演說上未提兩岸議題,但在回應媒體詢問因應中共作為時強調,只要對等尊嚴,台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透過交流取代圍堵,透過對話取代對抗,朝和平共榮方向發展。
賴清德說:「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台灣人,會放棄民主自由的生活;也沒有任何一位總統,可以背離民主自由的價值。」
近年來,中國經常選在台灣總統發表重要演說時發動軍演。台灣官員此前也警告,北京有可能在賴清德演說採取軍事行動。
賴清德周二被問及兩岸議題時,重申台灣的「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包含強化台灣防衛自主、增強經濟韌性、與國際盟友合作等;面對中國,他表示:「只要對等尊嚴,台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交流合作。」
賴清德稱,「侵略者才是和平的破壞者」,而台灣是「熱愛和平的國家」且「與人為善」。
賴清德提及近期台灣內部的政治對立,稱「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提議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希望朝野共同把台灣的利益和國安置於優先。
因應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對各國發起的貿易與關稅戰,賴清德表示,他已提出相關策略,例如提供產業界必要支持。至於台灣與美國的關稅談判,賴清德稱目前仍在進行且過程順利,「政府會秉持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等三大原則,站穩台灣的立場」。
賴清德「不滿意度創新高!」
.jpg)
《鏡新聞》今(21日)公布5月政經民調結果,其施政滿意度有44.7%的民眾表示滿意、42.2%民眾表示不滿意,滿意度與上月相比下降4.6%,不滿意度上升4.4%;從變化趨勢也可看出,賴的滿意度創下就任以來歷次民調新低,不滿意度則是新高。
台灣民意基金會發布賴清德就職周年分析。在「總統聲望」部分,去年5月有58%的台灣民眾贊同賴清德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今年5月則跌到45.7%,是過去一年來最低。
針對賴清德上任以來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滿意和不滿意者比例接近,各約佔45%;在加強台灣國防能力方面,滿意為53.2%,不滿意36.3%。至於外交表現,滿意與不滿意分別為51.9%和40.7%。
民調也問到民眾是否滿意賴清德「面對中共威脅,確保台灣主權和安全」的表現,滿意與不滿意比例分別是51.8%和40.9%。
TVBS調查是TVBS民意調查中心採用市內電話及行動電話雙底冊調查方式,於114年5月2日至13日晚間18:30至22:00,共接觸1425位20歲以上台灣民眾,其中拒訪為377位,拒訪率為26.5%,最後成功訪問有效樣本1048位(市話517、手機531),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0個百分點以內。抽樣方法採用電話號碼後四碼隨機抽樣、行動電話後五碼電腦隨機抽樣,人員電話訪問,資料依電話使用行為組合估計及母體性別、年齡、地區、教育程度等變項進行統計加權處理。此外,TVBS民調中心同時段也進行網路民調,但發現問卷轉發的比例過高,回收的問卷非隨機抽樣,無法代表民眾的意見,所以資料不予採用。調查經費來源為TVBS。
分析指,賴清德的聲望下滑,主因可能涉及台美貿易爭端處理,以及「罷免戰」帶來的反彈。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認為,雖然沒辦法罷免躲在憲法背後的賴清德,但可以把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當作對賴的不信任投票,用「打敗大罷免」給賴一點顏色看看。
趙少康直言,若他是賴清德,對於自己第一張成績單應該會警惕、反省,但是賴清德剛愎自用、擇惡固執,其下屬才會做出完全違反事實的「快樂民調」。
近期台灣出現一波「大罷免」浪潮,親民進黨人士鎖定罷免約30位國民黨立委,欲借此奪回國會主導權。作為回應,國民黨也發動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並揚言罷免賴清德本人。這一系列發展也加劇了台灣社會對立。
拋朝野共商國是 在野黨的反應
賴清德總統20日說,將指示國安團隊著手規劃,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期望朝野政黨領袖,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以守護國家安全為前提,坦率真誠交換意見、共商國是。
民眾黨今天(21日)召開中央委員會,就賴總統就職滿週年的施政表現交換意見,並於會後透過新聞稿轉述黃國昌談話。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表示,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表示,民眾黨永遠把國家利益放在政黨利益之上。對於賴總統拋出跟朝野政黨領袖「坦率真誠交換意見、共商國是」,民眾黨願意接受邀請;但總統要回應人民的期待,必須在「不設前提框架、沒有預設立場」的基礎上進行。
黃國昌表示,經中央委員會同意後,交由周榆修作為聯繫窗口,到目前為止仍靜候總統府進行後續作業,盼順利推進朝野共商國是。
朱立倫今天下午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賴總統終於願意敞開雙手,促成朝野對談,整整遲到了1年;這一年沒接到任何的電話,沒有接到任何朝野對談的訊息,只接到民進黨不斷要罷免、消滅、清算在野黨,這就是台灣仇恨的來源。
朱立倫說明,雖然遲到了1年,但總算願意這樣說,國民黨會持續等待,願意和賴總統進行朝野對談。朝野共同面對相關的國防、經濟、能源、科技、社會等安全國安議題,國民黨願意一起集思廣益。
朱立倫表示,期待賴總統應該是團結的促成者,而不是仇恨的造成者,總統應該是社會和的動力,而不是台灣鬥的來源,透過大罷免就是用仇恨的力量,做仇恨動員,希望賴總統深思。司法追殺更是用來殲滅敵人,造成更大仇恨、對立,做為領導者責無旁貸,更不應該成為仇恨動員的來源、司法迫害的支持者。
就職周年演說賴清德避談兩岸
賴清德總統昨(20)日在就職周年演說上未提兩岸議題,但在回應媒體詢問因應中共作為時強調,只要對等尊嚴,台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透過交流取代圍堵,透過對話取代對抗,朝和平共榮方向發展。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鈕則勳認為,賴就職周年講稿未提兩岸,有三個因素,包括「美國態度」、「美中關係變化」以及「打虛實的戰術」。
鈕則勳首先提及「美國態度」,會不會是美國方面做了一些「提醒跟敲打」,因為美國最在乎自己國家利益,所以對於兩岸的立場希望「有點緊張、又不太緊張」;若賴太衝,美國可能不開心,美國最在乎的是不要搞出兩岸衝突,硬把美國拉進局面,因為會很為難,畢竟川普會比歷任美國總統,更重視美國利益,而不想被動被拖入兩岸的局賽裡面。
第二則是「美中關係變化」,鈕則勳分析道,賴總統過去在兩岸論述上衝太兇,但現在關稅議題中,美中關係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改善,如此一來,台灣會不會進退失據?畢竟不能跟美、中兩方同時開戰,沒本錢硬碰硬,因此不在演講內容做主動論述。
鈕則勳說第3個因素為「打虛實的戰術」,譬如過去有衝的策略,像是境外敵對勢力、新兩國論、賴十七條等,而在近期網紅節目上,拋出「併購說」,各界會思考賴總統到底在唱哪一齣?包括對岸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讓人覺得「轉變也太大」,透過虛實並進的策略,與對岸做一個騷擾戰,讓對方看不出來到底哪一個論述才是真的。
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縱觀全文,賴總統隻字未提兩岸關係,只提到兩岸要對話共榮,可謂「創舉」,賴總統自詡「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實際上規避兩岸定位,賴政府執政以來,中華民國定位不明,現在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張,中美關係則看起來舒緩,而台美間聯繫似乎斷線,在這樣情況下,賴總統恐怕不知所措,不知道美方想要什麼,所以乾脆都不提。
中國國台辦怎麼回應?
部分分析指,賴清德的就職周年談話更聚焦台灣內政,對中國的發言較不像往年強硬,且主要在提問環節才提及中國。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表示,此舉可能是擔心中國軍演,同時因應賴清德在台灣支持度降低;前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也形容這是「策略性調整」,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賴清德整體仍採取「對撞」的兩岸政策整體。
國際危機組織(ICG)資深東北亞分析師楊皓暐在臉書上指出, 賴清德演講本身雖強調了維護民主的重要性,但並未直接提及中國威脅,「這顯然經過深思熟慮,避免讓中國很輕易有理由在台灣周圍發動另一輪的大型軍演,並鞏固賴清德向世界傳達的訊息:台灣仍致力於台海兩岸的和平與穩定」。
.jpg)
針對賴清德演說,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晚間發布答記者問,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台灣領導人仍堅持台獨分裂立場,延續「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另一方面又宣稱願在「對等尊嚴」前提與大陸交流合作,企圖在「新兩國論」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對話的兩面手法了無新意、注定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對比3月13日賴清德發布「賴17條」並將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國台辦當時回應,字字句句直接點名賴清德本人,20日回應則以台灣領導人代稱,顯見力道上的相對放緩。
陳斌華表示,台灣領導人近日講話,一方面仍然堅持台獨分裂和倚外謀獨、以武謀獨錯誤路線,渲染大陸威脅,延續「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推動兩岸經濟脫鉤斷鏈,推進「17項因應策咯」(賴17條),阻撓兩岸交流合作。
但另一方面又宣稱願在「對等尊嚴」前提進行交流合作,企圖在「新兩國論」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對話,這種兩面手法了無新意,枉費心機、注定失敗。
陳斌華強調,不管台灣領導人講什麼,怎麼講,都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實,改變不了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方向和步伐,更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 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
陳斌華表示,台獨分裂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台海緊張局勢才能緩和;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協商對話才有基礎,將全面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
他也指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願與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和推進統一相關問題展開對話溝通,擴大兩岸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台灣陸委會則呼籲中國,應該「務實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客觀事實,認真傾聽台灣釋出的善意,透過相互尊重、對等尊嚴的互動交流,方有助於台海和平穩定發展」。
專家:台灣政治動蕩有利於中國
分析人士指出,台灣目前的政治動蕩正在分散國會的焦點,並削弱公眾信心——如此一來正中北京下懷,也助長了北京的宣傳:台灣人接受中國統治將會更好。
在此內耗之際,北京持續對台加壓:幾乎每日派遣軍機艦繞台,亦透過網攻、間諜與假訊息削弱台防。北京將賴清德視為「不可對話對象」,國民黨則批賴是「麻煩製造者」。賴清德今年3月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此言激怒了北京,也遭國民黨批評為「惹事生非」。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哈斯(Ryan Hass)表示:「一個分裂、破碎、無法處理自身長期需求和脆弱性的台灣,唯一的受益者就是中國……現在的局面像是一場負和博弈,所有陣營都可能名譽受損。台灣的政治體系也將顯得更加破碎。」哈斯認為,「台灣越分裂、越無能自我治理,北京對台訴求就越容易取得正當性。」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兩岸事務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目前的政治氛圍「有毒」。 「各政黨將大量時間花在如何削弱對手支持、破壞對方形象與聲譽上。」她說,「在諸如薪酬過低、電力短缺等問題上,幾乎不存在跨黨合作或凝聚共識的可能。」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認為,如果北京因此認為武統台灣的緊迫性降低,這場混亂或許也有積極面。
陳方隅表示:「中國所有這些努力最終都對反對黨有利。」他舉例說,反對黨在地方選舉中表現優異。 「他們認為,終有一天,民眾會厭倦民進黨執政,因為它已經連任三屆。」但陳方隅認為,「現在,中國或許可以再等等。」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亞洲研究員薩克斯(David Sacks)則表示,儘管局勢混亂,賴清德自上任以來在國內仍取得一些成就。其中包括提高公眾對中國威脅的認識,並承諾將台灣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3%以上。
薩克斯指出,在對外事務方面,由於川普的政策充滿「不確定性」,情況更為複雜。他還說,中國早已決定「不願與賴清德合作」。
五星旗插上台灣海灘?

適逢賴清德就職滿周年,2名大陸籍男子20日清晨5時許,企圖搭乘小型舢舨偷渡到金門縣,被海巡署運用紅外線熱影像系統在烈嶼西南方二膽島海域偵獲,2名陸籍男子聲稱僅欲上岸採收貝類,但海巡署並不採信,研判陸方利用偷渡案件進行認知作戰。
自稱「山東凱哥」的大陸男子發布影片聲稱,在18日下午2時53分,耗時9小時駕駛配有動力的小艇抵達桃園,從福建長樂至桃園,直接插上五星旗後隨即返回大陸。經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證實影片未經變造,引起民眾熱議。
不到2天,海巡金馬澎分署金門守望哨20日清晨5時許,運用紅外線熱影像系統,偵獲烈嶼西南方二膽島海域,有2名大陸籍男子從小型舢舨施放保麗龍浮板企圖偷渡上島。
海巡署立即調度線上巡邏艇,會同二膽島駐軍攔截圍捕,軍方人員荷槍實彈加入,當場發現2名陸男划著保麗龍浮板,企圖靠近二膽島登島,2名陸男乖乖就逮。他們辯稱,欲上岸採收貝類。另海巡署當場查扣舢舨1艘。
海巡署偵訊後依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2名陸男移送地檢署偵辦。2名偷渡客將面臨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海巡署強調,近期大陸以小型目標侵擾台灣本島的案件激增,已成為灰帶襲擾及認知作戰的重點,已迅速完成「岸海監偵系統建置計畫」等,全面增設防堵小型目標偷渡。
台灣海巡署周一表示,在總統賴清德即將上任一周年之際,中國可能試圖干擾島內民心。此前社群網站上出現一段影片,顯示一人將中國國旗插在台灣海灘。
上周,台灣陸委會表示,北京可能會在賴清德就職周年前後舉行更多軍事演習,以「製造麻煩」。
周日,中國社群網站上流傳的一段影片顯示,一名男子聲稱自己乘小船穿越台灣海峽,登陸桃園一處偏僻海灘並插上中國國旗,隨後返回中國。該影片之後被刪除。
台灣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表示,中國一直在藉機演習並施加其他形式的壓力。謝慶欽表示,插旗影片確實是在台灣桃園的海灘拍攝,但是否是有人從中國渡海而來,或有台灣內部人員協助拍攝,仍在調查中。
(曉港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