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青海湖畔感悟“生態美”與“家國情”

中新社西寧5月11日電 題:香港青少年青海湖畔感悟“生態美”與“家國情”

作者 潘雨潔 馬銘言

5月6日至10日,香港“奮進行動”(香港特區政府註册的義務團體,由在職香港警察組成)及香港扶幼會則仁中心學校師生一行30餘人赴青海省開展研學交流活動。交流團感受中國最大鹹水湖——青海湖壯闊之美,瞭解其鮮為人知的艱辛往昔。

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的“生態課堂”中,學生們一邊從科普短片中瞭解青海湖特有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一邊用彩鉛手繪岸畔棲息的各類野生動植物。

5月8日,青海湖岸畔的普氏原羚。 馬銘言攝

“青海湖的美景非常有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馮纓婻說,“但身在這裡才感到,共同保護環境和物種的理念深入人心,對我來說是全新的啟發。”

香港大學學生劉顯輝鍾愛戶外旅行,曾行至世界多個國家公園。“在青海湖,不僅能親近觀察野生動物,更難得的是這種搬到大自然中的‘實境課堂’,讓我可以深度交流與思考。”他感到不虛此行,“這裡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之美,跟香港的城市氣質很不同。”

伫立在風景之中、大湖兩岸的紀念館,靜靜講述著中國國防事業的艱辛過往。香港師生先後參訪原子城紀念館、中國第一代魚雷試驗基地紀念館,仔細觀看史料與實物展示、聽講提問,瞭解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試驗和生產基地“二二一廠”以及魚雷試驗基地“山鷹”機械廠的歷史。

5月8日,參訪團成員在青海湖北岸的原子城紀念館參觀。 馬銘言 攝

“曾經守護整個國家和民族,如今保護天地萬物。”在馮纓婻看來,青海湖像一位“守護者”:“當地人把這份責任延續成傳統,將理念傳遞給來客,所有人都參與其中,讓‘保育’成為這裡最大的看點和特色。”

離開青海湖時,香港高中生段志慧更新了“旅行筆記”:“青海湖像海一樣寬廣,比‘海’更深的是人的信念。”她說:“以前不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那麼多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故事。和團隊一起堅持,克服困難,可以實現‘不可能’,鼓勵著我腳踏實地去追夢。”

“研學的目的在於親身體驗。”香港“奮進行動”董事、香港警務處警察機動部隊總部警司淩子傑希望,青海湖的美能映照少年的內心,“讓他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對美更強烈的感知和對自己的信心與勇氣”。(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