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美酒宴天下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76)
艾 慧
心有美酒宴天下,何須金樽舉鴻儀?
宜將環宇化瓊液,敢教日月醉迷離。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哲詩《心有美酒宴天下》,以四句短章勾勒出天地浩渺與精神逍遙的壯美圖景,筆者試以“三境”解讀其哲思脈絡——
一境:去形存神
“金樽”本是宴飲之禮器,詩人卻以“何須”二字將其解構,暗合莊子“得魚忘筌”之智。當世人沉迷於形制儀軌時,詩人已洞見精神的純粹性——真正的盛宴不在觥籌交錯的形而下,而在心象流轉的形而上。這種對物質載體的超越,恰似敦煌壁畫中飛天棄絕瓔珞而憑虛禦風的美學革命。
二境:天人同釀
將環宇化為瓊液,實乃東方詩性智慧的現代轉譯。詩人以動態的“化”字消弭主客界限,使宇宙不再是冰冷的物質存在,而是可釀可醉的生命體。這種物我相融的宇宙觀,既延續了李白“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又暗合量子糾纏中萬物互聯的科學隱喻,讓日月星辰在詩意中完成量子躍遷。
三境:時空醉舞
“醉迷離”三字最堪玩味,既非世俗酩酊,亦非道家坐忘,而是創造性的混沌狀態。日月作為永恆的時間座標,在詩性沉醉中發生認知偏移,形成愛因斯坦相對論般的時空彎曲。這種醉意實為最高級的精神清醒,恰似陶淵明撫無弦琴時“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超越之境。
呂國英此詩以酒為媒,構建起“心宇互化”的哲思體系:前兩句破物質之執,中兩句立精神之境,末兩句達天人合一(疊妙)。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這種將寰宇納入胸襟、令時空為之改序的浩蕩詩情,不啻為對抗異化的精神解藥。詩人以四兩撥千斤的筆法,完成了從有限器物到無限心宇的詩學躍升,使每個字元都成為折射宇宙光芒的水晶棱鏡。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