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基民/基社盟重回執政 極右另類選擇黨躍升第二大黨德國 準總理梅爾茨開啟第三人生

德國大選結果顯示,保守派基民/基社聯盟重回最大黨將執政,極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躍居第二大黨;然而基民/基社聯盟究竟要找幾個黨組閣,還得看關鍵小黨席次。德國面臨數十年最大經濟與外交危機、歐洲迫切期待新一代領袖來因應跨大西洋緊張局勢之際,從未擔任過政府職務的梅爾茨(Friedrich Merz)今天贏得大選,準備接掌德國。

基民黨魁梅爾茨可望成為下任德國總理。(安納杜魯新聞社)

政治新聞網Politico.eu根據德國聯邦選務官員(Bundeswahlleiterin)發布的資料指出,截至目前,基民/基社聯盟(CDU/CSU)得票率28.6%、德國另類選擇黨(AfD)20.8%、社民黨(SPD)16.4%位居前三。

之後依序為綠黨(Die Grunen)11.6%、左派黨(Die Linke)8.8%、極左「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BSW)5%(若不四捨五入則為4.972%)、自由民主黨(FDP)4.3%。投票率82.5%。

目前各方關注焦點是基民/基社聯盟究竟只要再找另一政黨組閣即可,還是又得組三黨聯合政府,當中關鍵在於小黨能否邁過5%最低得票門檻在聯邦議院取得席次。

兩黨或三黨組閣 極左BSW成關鍵

目前來看,極左BSW能否取得國會席次,將牽動基民黨魁梅爾茨(Friedrich Merz)的組閣選擇。目前BSW的得票率在5%之間徘迴。

如果BSW最終能在國會拿到席次,幾篤定梅爾茨得需再找兩個他黨,屆時最有可能者是中間偏右的基民/基社聯盟、中左翼的社民黨和綠黨組三黨聯合內閣。但鑒於上屆三黨聯合內閣顛簸上路最終仍不免垮台,梅爾茨這次再組三黨聯合內閣恐需更多合縱連橫,無形中將拉長敲定時間。

梅爾茨重申 拒與極右合作

基民/基社聯盟重新成為第一大黨將主導組閣,基民黨魁梅爾茨可望成為下任德國總理。他今晚在勝選後再次重申不與極右派組閣,等於向AfD打回票;AfD黨魁韋德爾(Alice Weidel)在成為第二大黨後表示願與基民/基社聯盟合作。

德國所有主流政黨很早都表態排除與AfD組閣的可能。然而梅爾茨今年1月還在野時獲AfD相挺,在國會推動並通過一系列嚴厲的移民措施,一度引發軒然大波及大規模示威。

德國另類選擇黨成大選第二大贏家 願與梅爾茨合作

一場私人聚會引爆百萬人抗爭 看懂德國另類選擇黨為何爭議

社民黨吞史上最慘敗 克林拜耳接國會黨團領袖

執政聯盟最大黨社民黨這次得票創史上新低,得票率從上屆近26%掉到僅剩16%出頭。社民黨共同主席克林拜耳(Lars Klingbeil)接受德國第一電視台(ARD)訪問時表示,社民黨內已一致提議他扛起國會黨團領袖,但他會繼續兼任社民黨共同主席。

當被問及社民黨會否在與基民/基社聯盟的組閣談判裡讓步時,克林拜耳只表示「現在球在對方手上,梅爾茨將主導談判」。

一個德國兩個世界 德東德西得票迥異

雖然AfD在全國仍只能排第二,但他們在前東德地區優勢顯著,凸顯儘管德國統一已30多年,東、西仍涇渭分明。

AfD在布蘭登堡(Brandenburg)、麥克倫堡-西帕默瑞尼亞(Mecklenburg-Western Pomerania)、薩克森(Saxony)、薩克森-安哈特(Saxony-Anhalt)及圖林根(Thuringia)這5個位於前東德的邦,得票率遠高於他們在西部的得票。

根據公廣媒體德國第二電視台(ZDF)預測,AfD在德東得票率達34%,幾乎是他們在德西(17.7%)的兩倍,在德東的得票幾乎都比其他政黨高一倍。

基民/基社聯盟在東部的得票僅17.8%(西部為30.8%);左派黨在東部13.2%(西部7.8%);社民黨在東部得票11.3%(西部17.6%);BSW在東部得票10.2%(西部3.9%);綠黨在東部得票6.8%(西部13.2%)。

7年前還被當過氣政客 德國準總理梅爾茨開啟第三人生

路透社報導,梅爾茨領導的保守派在今天的全國大選名列第一,遠遠領先最接近的競爭對手、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將可籌組聯合政府。

梅爾茨今晚對支持者表示:「德國將再次得到可靠的治理。」

對現年69歲的梅爾茨而言,這是一場難以置信的「第三人生」(Third Act)勝利。就在7年前,他還被認為是過氣的政治人物,甘於結束政治生涯,安於富有的遊說家和多家公司董事會成員的角色。

身為已故財政部長、德國財政保守主義代表人物蕭伯樂(Wolfgang Schaeuble)的得意門生,梅爾茨2000年代在基督教民主黨(CDU)內竄起,很快就成為基民黨在議會的領袖。

高大、聲音宏亮的梅爾茨1989年首次當選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議員,那時的他,對基民黨而言是個完美的角色。

梅爾茨來自偏遠西部、以社會保守和村莊關係緊密聞名的天主教高地紹爾蘭(Sauerland),從他身上,可以看到柏林圍牆倒塌前西德的許多美德:跨大西洋主義、商業導向、在社會和文化議題上持傳統觀點。

梅爾茨「跨大西洋派」重歐盟價值 對中政策與美同步

但1990年兩德統一,讓東德新教牧師之女梅克爾(Angela Merkel)踏入了政壇,她一路向上爬當上了總理,連帶排擠到蕭伯樂和梅爾茨的仕途。

東部至今仍是梅爾茨的弱點所在,民調機構佛爾沙研究中心(Forsa)21日調查顯示,與社會民主黨(SPD)和綠黨(Greens)競爭對手不同,這位一看就知道來自德國西北部萊茵河沿岸的人物,在東部獲得的信任仍不及他在西部受到的信任。

對梅爾茨權威構成最大的威脅,也正是披著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外衣的東部。德國另類選擇黨去年在東部地方選舉勇奪第一,就算現在梅爾茨贏得了大選,德國另類選擇黨也可能會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限制他的執政能力。

梅爾茨向來不是黨內專業策士的最愛,他2018年和 2021年兩次被否決接替梅克爾的黨魁職位,直到2022年,頑強的他終於贏得了勝利。

梅爾茨當上黨魁後,承諾打破梅克爾的中間派路線,推動黨右傾,以消滅本土主義的德國另類選擇黨。

但今年1月,阿沙芬堡(Aschaffenburg)發生持刀攻擊導致兩死事件後,梅爾茨帶領基民/基社聯盟(CDU/CSU)在國會提出移民政策動議,推動要求強化當前邊界管制與對難民的拘留措施,他知道只有在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支持下,決議才能通過。這項提案最終以多數之姿通過。

批評者、甚至是黨內人士,都認為梅爾茨此舉不可原諒,違反了旨在不讓德國另類選擇黨影響政策決策的政治防火牆。

對某些人而言,這正是梅爾茨的戰略意識和敏銳戰術不一致的例子。

梅爾茨屢屢透過敏銳的戰術,壓制蕭茲(Olaf Scholz);他先透過2022年訪問基輔,暴露蕭茲在支持烏克蘭方面的猶豫不決,接著讓法院推翻預算,引發導致蕭茲政府垮台的連鎖事件。

梅爾茨與右翼聯手共推移民法案一事,讓人對梅爾茨產生揮之不去的不信任感,也讓人更擔心梅爾茨可能難以說服其他政黨共同執政。

黨內部分批評者不情願地意識到,梅爾茨的大西洋主義、流利的英語,以及淡出政壇期間在董事會磨練的談判技巧,在在使他成為川普時代的絕佳人選。

俄烏開戰初期就直言支持烏克蘭的梅爾茨曾經表示,在某些情況下,他將把蕭茲一直阻擋的金牛座(Taurus)長程飛彈提供給基輔。

財政方面,梅爾茨的政策走向一樣不明確,但他表示,他對改革憲法規定的債務限制抱持開放態度。那樣的限制注定蕭茲政府的失敗,並阻礙了增加軍事預算的努力。

儘管如此,梅爾茨離開政壇前往貝萊德實物資產(BlackRock Real Assets)開展生涯第二春之前,在很多方面都是老派人物。

梅爾茨部分的政策是被動應對的:他承諾廢除蕭茲聯合政府推出的失業救濟和更寬鬆的公民規則,並實施更嚴格的邊境管制。

他曾在受訪時表示,如果從政導致與法官妻子夏綠蒂(Charlotte)40年的婚姻陷入緊張,他就會退出政壇,「對我而言,這個代價太高昂了」。

如果梅爾茨當上總理,將是柯爾(Helmut Kohl)1998年卸任以來,第一位有孩子的總理,也是第一位沒有離過婚的總理。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