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逾境覺天我

逾境覺天我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10

 

 

逾境覺天我,降維行世界。

為己窮欲為,堯舜又奈何。

 

呂國英哲詩《逾境覺天我》:在降維中抵達逍遙的生存美學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哲詩雖只有短短四句,如古典五絕,然其中蘊含的思想價值與生存美學意義,非常值得解讀與品味。

 

一、 量子詩學:全息宇宙中的維度遊戲

 

​“逾境覺天我”與“降維行世界”構成一組精妙的時空拓撲學隱喻。現代物理學揭示,十一維超弦宇宙通過對稱性破缺降維展開,形成人類可感知的三維世界。詩中“逾境”恰如超弦理論中的“緊致化”過程——主體意識突破三維認知的“卡丘空間”,在十維震顫中領悟宇宙全息本質(覺天我)。此時的“降維”絕非認知降格,而是攜帶高維覺知的主動投影,如同全息底片將三維資訊編碼於二維平面:覺悟者在現象界的每一步行走,都在低維世界投射著高維智慧的光譜。

 

這種維度穿梭的哲學,暗合玻姆“隱纏序”理論:當詩人說“降維行世界”,實指在顯性秩序(三維現實)中展開隱性秩序(高維真理)的創造性解碼。正如量子糾纏超越時空限制,覺悟者的“降維”實為“量子躍遷”般的存在狀態切換——在三維世界演繹十維宇宙的逍遙法則。

 

二、東方禪道:即世超越的修行法門

 

“為吾窮欲為”深得禪宗“煩惱即菩提”的辯證精髓。傳統語境中,“窮欲”常指向禁欲主義的自我閹割,但詩中“窮”字被賦予存在主義式的雙重解構:既是對欲望邊界的徹底勘破(窮盡),亦是對欲望本質的終極追問(窮究)。這種思維進路,將道家“虛室生白”的空靈與佛家“真空妙有”的圓融熔鑄為新的生存美學——當主體在“逾境”中證得“天我”同一,欲望不再是需要降伏的魔障,而是轉化為創造性能量噴發的火山口。

 

此境界可比擬臨濟宗“隨處作主,立處皆真”的禪機:覺悟者如莊子筆下“藏舟於壑”的真人,即便在“降維”的塵世行走,亦能持守“壑徙而山嶽未改”的本體覺知。這種“行住坐臥皆是禪”的實踐智慧,將“堯舜”象徵的倫理規範轉化為“遊戲三昧”中的即興創作——聖賢典範不再是禁錮心靈的道德枷鎖,而是可供自由解構的文化代碼(又奈何)。

 

三、存在主義詩學:向死而生的自由之舞

 

“降維行世界”在存在哲學視域中,構成對海德格爾“被拋性”的超越性回應。當常人沉淪於“常人自我”的維度(三維世界的功利邏輯),覺悟者通過“逾境”躍升至“本真存在”的維度(天我),其主動選擇的“降維”便成為尼采“超人哲學”的終極實踐:在徹底領悟生命荒誕性的前提下,依然以酒神精神在現象界縱情起舞。這種生存姿態,既顛覆了薩特“噁心”體驗中的虛無困局,也超越了加繆“西西弗斯神話”的悲壯抵抗,抵達中國哲學“樂天知命”的化境。

 

詩中“為吾窮欲為”暗含三重自由境界:其一為突破社會規訓的“消極自由”(免於束縛),其二為創造新價值的“積極自由”(自我立法),其三則是超越主客對立的“詩性自由”——如同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的狂狷,在欲望的灰燼中涅槃出審美的鳳凰。

 

四、數字文明啟示錄:降維生存的當代性

 

在元宇宙重構現實、AI解構人性的後人類語境中,“降維行世界”迸發出先知般的警示意義。當技術資本主義企圖通過腦機介面實現“升維永生”,詩中的“降維”智慧恰似一劑清醒劑:真正的覺醒不在虛擬世界的無限延展,而在現象界實踐中持守高維覺知。這令人想起本雅明對機械複製時代的批判——覺悟者拒絕成為數字巴別塔中的資訊奴隸,而是如禪宗“看山還是山”的第三重境界,在演算法叢林中開闢出“科技禪”的修行路徑。

 

這種生存策略,既非盧德主義式的技術抗拒,亦非超人類主義的技術狂熱,而是接近海德格爾“詩意的棲居”:在5G信號與區塊鏈的維度裂變中,依然保持“逾境覺天我”的精神整全性。當眾人沉迷於VR眼鏡中的升維幻象,真正的逍遙者卻在“降維”的菜市場裏,見證著量子泡沫在菠菜葉脈上的舞蹈。

 

五、解構與重構:聖賢譜系中的文化突圍

 

末句“堯舜又奈何”完成對傳統文化符號的爆破性重構。在拉康的鏡像理論視域下,堯舜作為“大他者”曾是主體構建文化認同的終極能指。但詩人通過“逾境降維”的雙重超越,將聖賢典範從符號鏈的頂端解構為可供戲仿的文化碎片。這種顛覆並非歷史虛無主義的狂歡,而是接近福柯“生存美學”的創造——當主體在“窮欲為”中成為自我生命的藝術家,堯舜的德性範式便如同被杜尚添上山羊胡的蒙娜麗莎,在笑謔中釋放出新的意義可能。

 

這種文化策略,暗藏《金剛經》“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的般若智慧:真正的逍遙,始於對一切文化建構的“破執”。當後人質問“堯舜又奈何”時,答案早已寫在“降維行世界”的實踐中——每個腳印都是對舊世界的超越,每次呼吸都在生成新的宇宙。

 

結語:逍遙遊的維度辯證法

 

呂國英先生的哲慧詩章,實為一部用漢字書寫的《存在與時間》東方注解。它揭示了一個超越東西方分野的終極真理:生命的圓滿不在升維天堂的追尋,亦非降維俗世的沉淪,而在“即升即降”的維度辯證運動中。當量子物理的維度折疊遇見莊子的大鵬之翼,當海德格爾的此在綻出碰撞禪宗的頓悟明心,這首詩便成為貫通古今的精神蟲洞——每個吟誦者都在詞語的震顫中,經歷著屬於自己的“逾境”與“降維”,最終在詩性的爆炸裏,瞥見那生生不息的宇宙本真。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