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事)人形機器人持續走熱 業界看好“量產元年”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電 無磕碰、不踩棱、不踏空……近日,由北京市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天工”人形機器人平穩攀登了134級台階,成功登上北京通州區海子牆公園最高點,成為全球首例可在室外連續攀爬多級階梯的人形機器人。

近期,人形機器人等話題熱度持續。業內認為,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如今,人形機器人正成為新的“風口”。

人形機器人又稱類人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通常具有頭部、軀干、雙臂雙腿等,在結構和功能上盡可能接近人類,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和感知能力。

此前,中國多省份政府工作報告都對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未來產業做了重點佈局。在湖北,10款各具特點的人形機器人在武漢市洪山禮堂前集中亮相,有的雙臂舉起10公斤重杠鈴,有的具備跑、跳、摔、滾等多種運動模式;在深圳,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機器人在街頭行走的視頻走紅社交網絡;在成都,一款人形機器人亮相交子大道,為現場市民送上新年掛件和祝福語……

今年,人形機器人在中國各地刷足存在感。多家知名企業也紛紛佈局人形機器人業務,促使行業商業化應用進一步加速。

根據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近期發佈的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上市公司的百強名單,包括優必選、比亞迪等37家中國企業上榜。中國電子學會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約8700億元人民幣。

2024年3月13日,參觀者與可以進行對話表情控制的機器人互動。當日,由中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主辦的人形機器人大賽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開賽。 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有業內人士表示,人形機器人走熱,跟技術發展、市場需求和政策推動等因素密不可分。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視,也成為引領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的動力。

2024年,中國工信部等7部門印發《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做強未來高端裝備,其中人形機器人排在“創新標誌性產品”專欄第一位。近年來,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地也提出,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

人形機器人在蛇年春晚火爆出圈,作為研發機器人的企業負責人,宇樹科技CEO王興興2月17日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他對媒體表示,現在AI驅動機器人每天進化非常快,基本上速度是超過預期的,每天給的驚喜也非常大。“我個人感覺在今年年底之前,整個AI人形機器人會達到一個新的量級。”

在工廠擔任質檢員、使用空氣炸鍋炸薯條、陪護哄娃、叠衣服……在中國,人形機器人已逐漸在多元場景展開應用,為日後走入日常生活打下基礎。

有專家認為,以“服務”“助力”人類為主要發展方向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產業鏈高度複雜,有望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催生多種新崗位。

“積極的政策支持加上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一定會迎來大發展。”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委杜蘭接受採訪時說,人形機器人是未來5年到10年科技硬件產品最大的機會之一,但相關產品的真正落地,還需要尋找市場化的突破口,實現應用和研發的循環。

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冷曉琨認為,相比其他國家,中國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有助於人形機器人進行充分訓練。“期待政策、技術、需求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