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雲南麗江2月19日電 題:服務昇級業態成長 旅居漸成中國人生活新潮流
中新社記者 韓帥南
候鳥式旅居曾是許多中國老年人青睞的養老生活方式。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交通和通信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到旅居一族中,旅居漸成中國人一種生活新潮流。
家在上海、從事動畫製作的詹士傑最近決定將旅居麗江的時間再延長3個月,因為“住在麗江辦公效率更高”。
去年,來自中國各地近390萬人像詹士傑這樣旅居雲南。據今年雲南省兩會上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雲南旅居人數同比增長20.7%,力爭今年旅居人數達600萬;中國旅遊研究院2024年發佈的《中國旅居市場需求調查報告》顯示,20歲至40歲旅居者約佔60%,表明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到旅居出行之中。

位於撫仙湖畔的雲南省澄江市,因風光優美、氣候宜人、交通便利成為旅居熱門目的地之一。當地一家成立於2023年的康養旅居基地,現已接待各地遊客5000餘人次。
該基地的服務主打“陪伴”,不僅有完善的居住條件,還開設茶藝、花藝培訓,甚至陪遊客到雲南各地遊玩。
該基地負責人李龍表示,在旅居興起初期,旅居地一般僅能為遊客提供長期居住的客房;服務昇級後,旅居地開始與旅行社合作推出周邊遊服務。
“隨著旅居機構不斷湧現,服務進一步昇級和豐富,現在既能為遊客提供物質性療養,還能提供心靈撫慰。”李龍稱,他們的基地下一步將細分服務,比如推出面向一線城市年輕人的旅居項目。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旅居結合型旅遊目的地逐步成型。同時,旅居熱潮下,中國一批鄉村立足當地資源不斷孕育旅遊新業態、新模式,讓遊客將鄉村作為優選旅居地。
根據雲南官方出台的《加快推進旅居雲南建設三年行動》,到2027年全省將培育3000個以上鄉村旅居重點村。
近年來,雲南麗江、大理,浙江湖州安吉等地相繼打造藝術家小鎮、數字游民空間等,滿足年輕人將旅行、居住、工作與遊玩融為一體的綜合需求。
麗江市普濟村近年持續改擴建道路、拆除違規建築、開展美化綠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如今,走進村裡,白牆黛瓦的納西族民居錯落有致,村道旁的綠樹紅花生機盎然。村中有客房上百間,一到旅遊旺季就一房難求。
24歲的普濟村村民和欣蓉一年前放棄在外打工,回村開起民宿。她將自家院落改造成風格新潮的客房,吸引不少年輕人前來旅居。
雲南曲靖土瓜衝村則致力於盤活因村民外出務工、搬遷新居而閑置的土地、房屋,讓“空心村”變身旅居村。文山六郎城村建設石斛觀光長廊,讓農文旅融合發展。普洱曼海村將竹編融入研學和鄉村旅遊,成為旅居雲南生動樣本。
“鄉村環境變好,不僅遊客留得住、住得久,很多年輕人也願意回村創業。”和欣蓉說,旅居改變的不僅是遊客的生活方式,旅居地和相關從業者也因此發生變化。(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