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我漫步於廣州,恍若浸潤在一片美食的海洋中,既有家人團聚的溫暖,也有老友重逢的歡愉。曾幾何時,我在這座城市生活工作了一段時間,對廣州的街巷、風土人情早已熟悉。在廣州的相關機關上班期間,我還創辦了“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為這座城市的文化藝術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廣州,這座城市以其獨特的美食文化,滋養著我們靈魂的深處,喚醒了那份對生活的熱愛。
昨日,我與家人齊聚於“順德毋米粥”,這家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餐館宛如一處人間仙境。走進店內,撲面而來的米香令人醉心,仿佛置身於順德的田園間。毋米粥,顧名思義,粥底火鍋中再也找不到一粒米。店家熱情地推薦我們先盛一碗清粥水,直接用碗飲用。那綿稠的口感瞬間在舌尖綻放,米香如雲,仿佛在進行一場華麗的味覺舞蹈。
當粥水傾入大瓦煲中,濃郁的米香伴隨著新鮮食材的入鍋,火鍋逐漸散發出誘人的氣息。我們先後放入海鮮與河鮮,待粥水吸收肉汁的精華後,再放入鮮嫩的蔬菜,整個過程宛如一曲精心編排的交響樂。那道名菜“一魚三吃”更是令人驚豔,肥美的魚片、香脆的魚頭與魚骨層次分明,令我唇齒留香。最後,在宴席的尾聲,品嘗那飽含各種食材精華的粥水,仿佛喚醒了心底最柔軟的記憶。
今日上午,我原本與多年老友相約共進午餐,卻因突生變故未能如約,心中難免愧疚。下午,我回到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探望員工,與久別的朋友閒聊,感受到一股溫暖的氛圍,彼此贈送著春聯,仿佛將祝福與希望傳遞。
隨後,我前往“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與主席高翔先生、副主席方奕先生等人愉快交流。該會位於我之前雕塑工作室土華村裏,我們討論了該協會參與的“第七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事宜,期間還參觀了方老師的“殿堂文化”公司,並偶遇來自汕尾市流行協會的朋友們。令人欣喜的是,他們在“順德公”餐廳設宴款待我,那一刻,順德的美食再次勾起了我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誼。
廣東有雲:“無雞不成宴”,我們點了順德的傳統名菜“四杯雞”,因用四杯調料——一杯油、一杯酒、一杯糖、一杯醬油而得名。通過“燜”的方式,雞肉被烹製得金黃油亮,汁濃肉香,皮爽肉滑,令人垂涎欲滴。另一道“順德魚生”則是經典粵菜,薄如蟬翼的魚片晶瑩剔透,恍若一朵盛開的菊花,配以不下二十種配料,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色澤交相輝映,鮮甜的口感更是令人陶醉。
在這座城市,食物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的工具,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每一口美食都承載著無數的故事,每一次聚會都留下了溫暖的回憶。廣州的美食之旅,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人,感受到友誼的可貴與生活的美好。在這片熱土上,粥香四溢,友誼似酒,愈久彌香。
2025.2.6夜於廣州
作者:曾曉輝,曾子第七十三代孫,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時報傳媒集團的創辦人。他曾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以及香港的《中華時報》和《中華新聞通訊社》。現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的主席和世界監督學會的會長。彼曾在中國內地相關機構任高級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