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題:春節申遺成功有何重要意義?
——專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王傑
中新社記者 徐皇冠 文龍傑
2024年12月,“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册,總數居世界第一。
春節申遺成功意義非凡,其中有何歷史文化內涵?為什麼說申遺成功是起點而非終點?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王傑日前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申遺成功對於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華人有什麼意義?
王傑:春節申遺成功對於中國及全球華人具有特別的意義。這不僅是對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文化價值的高度認可,也為中華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與影響力提升注入了強大動力。
首先,這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肯定與保護。作為中國最主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包括團圓、祈福等價值觀。通過申遺,春節的文化價值得以進一步發揚光大,相關的民俗傳統如剪紙、舞獅、燈會等也能得到更全面保護與傳承,為後代保留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其次,春節申遺成功進一步增強了全球華人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對於旅居海外的華人而言,春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維系家族情感、傳遞民族精神的重要紐帶。申遺成功使春節的國際影響力和認可度大幅提升,為華人社區舉辦春節慶祝活動提供了更廣泛的支持,也讓世界更多人瞭解和尊重中華文化。
春節申遺成功還有助於推動文化多樣性和全球文化交流。作為一個全民共享、開放包容的節日,春節的文化價值超越國界,具有世界性,為各國文化間的交融互鑒搭建了橋樑。
可以說,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是中國文化的一大弘揚,更為全球華人帶來了文化認同與凝聚的力量,同時促進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繁榮發展。
中新社記者:春節申遺成功對中華文化的傳播有何影響?
王傑:春節申遺成功彰顯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成為加強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的新契機。
春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通過申遺,春節的文化價值和獨特魅力獲得了國際認可,為中國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提供了更高平台。同時,申遺也為其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應,有助於加深世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認同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意味著中國在推動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共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貢獻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這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也增強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文化動力。
此外,春節申遺成功也為中國的公共外交提供了新的契機。通過春節這一全球化傳播的平台,中國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自身的文化魅力和價值觀,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與友誼,推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可以說,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推動了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也彰顯了中國在國際文化領域中應有的地位,提升了國家形象和國際影響力。
中新社記者:目前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册,總數居世界第一,在您看來,這意味著什麼?
王傑: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豐富性和獨特性的高度認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語言、技藝、表演、節慶等多個領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多元文化傳統。這一成就表明中國在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並取得了顯著成果,彰顯了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
同時,列入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重視,能獲得更多資源支持和保護,為非遺保護和傳承注入動力。這不僅有助於非遺項目本身的薪火相傳,也激勵各級政府、學術界和民間組織進一步加強對其他非遺的研究、保護和推廣,從而形成保護非遺的良性循環。
此外,這對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有重要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名錄意味著中國在全球文化多樣性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這些非遺項目,世界可以更加全面地瞭解中國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內核,增強中國的文化話語權,提升國家形象。
最後,中國通過分享自身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國家共同推動人類文化的多樣性發展,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為全球文化多樣性和國際交流合作做出了貢獻。
總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數量居世界第一,既是中華文化的榮耀,也是世界文化的財富,對中國文化傳承、國家形象塑造和世界文化交流具有深遠意義。
中新社記者:為什麼說中國春節申遺成功是起點而非終點?
王傑:中國春節申遺成功,意義重大,也面臨著文化傳承、創新發展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保護等方面的挑戰。
第一,傳統與現代的平衡是一個長期的挑戰。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變遷,春節的許多傳統習俗,如剪紙、舞獅、年俗儀式等,逐漸淡化或簡化。同時,春節的商業化傾向日益加重,傳統文化內涵可能被消費主義所沖淡。如何在傳承核心文化價值的同時,結合現代社會的需求進行創新,使春節在年輕一代中保持吸引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難度加大。春節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文化體系,涉及多個領域的非遺項目。這些項目的傳承往往依賴于特定地域和人群,但隨著城鎮化和人口流動加速,傳承環境和傳承人群面臨流失的風險。如何構建有效的保護機制,確保這些文化遺產在新環境中得以延續,是一項長期挑戰。
第三,國際傳播中的文化誤讀和同化風險。春節的國際化推廣為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提供了機遇,但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可能出現文化符號被誤讀的問題。此外,在與其他國家節日文化進行互動時,可能出現“本土化”過度的現象,使中華文化的標識性受到削弱。
第四,如何利用春節申遺的成功效應推動其他非遺保護,也是一個值得重視和研究的議題。申遺成功祗是起點,如何將春節保護經驗應用於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推廣,還需進一步探索。
春節申遺成功後,面臨傳承與創新、保護與傳播之間的多重挑戰。通過多方協作,制定長效保護與發展機制,春節這一文化瑰寶必將煥發新的生命力。(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