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雲超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日前在佛羅里達海湖莊園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美合作可以“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此番言論嗣後在中國大陸熱炒。中共政治局委員,王毅外長在北京會見美外交政策委員會代表團時亦雲,中美關係走向取決於美國選擇,中美關係不動搖,戰略認知不走偏,溝通對話不掉線,人文交流不倒退,嚴守紅線不越界,是走好未來中美互動第一步。
去年12月25日CNN稱,法國總統馬克龍視頻受訪時表示,中美合作對解決全球性問題至關重要。他說,對於那些加劇中美分歧、衝突和緊張的關鍵因素“安靜討論,建立共聯,緩解關係”;兩個超級大國若就台海緊張關係升級,歐洲民眾對於是否願意因台灣問題捲入戰爭,絕大多數民調持否定態度,認為首要任務則是解決地區衝突和現有危機。
候任總統特朗普盱衡局勢,提出24小時結束俄烏戰爭“方言高論”且有能力快速終止俄烏戰爭,路透社援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話說,特朗普的確有實力發揮決定性作用,若無美國參與,任何安全保證對烏克蘭都將無力。儘管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總幹事季莫費耶夫強調特朗普是蠱惑人心政治家,上任後會繼續向烏提供軍援及財政支持,但特朗普在世人心中貌似救世主,為全球難題指點迷津。
除了俄烏、中東、TikTok、關稅、無人機及朝鮮半島,中美關係及台海問題仍是是熱門話題。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有別於拜登政治思維和全球概念,一切外交內政皆聚焦於讓美國再強大。除了經濟利益,政治作為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的全球影響為豐富特朗普經濟學及其政治遺產提供了戰略前瞻和理論支持,亦是對拜登經濟學及其傳統大國理念的新型革命。
圍堵中國效果甚微,惡性競爭並不樂見
特朗普對中國釋放善意,反映美國未來四年中美關係改善上留存空間。其“商人總統”標籤,在某種意義上未必否定其鮮明政治底色及全球謀略在歷史節點基於第一任期的經驗教訓重塑國內政治生態、架構國際政治板塊,升級全球治理範式契合時代需要之雄心壯志,但“美國再強大”直面中國崛起、印度、土耳其大國夢及不斷進取的南方國家,持續鞏固全球霸權已舉步維艱,底氣遠不如從前。
如何與中國交好,緩解國內通脹壓力,有效處理全球棘手難題乃至世紀困擾成為新政府關切重點。中國日前連續兩周分別採購75萬頓和50萬頓美國大豆。看似尋常貿易往來,客觀上因應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價格下降利好,實則迎合了特朗普政府就職時間表,因之被專家解讀為回應美國對中國的示好,以中國方式對美方發出積極而微妙的合作信號。
對中國而言,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有利於中國區域整合,促進東南亞貿易交往,推動一帶一路擴容,實現中國全面崛起,但同時對美國全球格局和經濟利益構成挑戰。台灣作為從琉球至菲律賓第一島鏈核心成員,構成中美二元結構博弈焦點。不管鴿派還是鷹派,戰略模糊抑或戰略清晰,科技戰還是貿易戰,遏制中國令美國自貽禍殃,給地區安全埋下隱患,為“美國再強大”製造困難,衍生負擔。
特朗普在多個場合情緒高漲,雖然“華郵”所列行業除了鋼鐵和鋁銅不只針對中國,其餘則主要針對中國,頗有開啓關稅戰前奏之觀感。特朗普“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後聲明不會更改關稅政策,但與中國合作共贏還是戰略競爭,打算多大程度上讓中美經貿脫鈎、產業回流及產業鏈重組需要時日多寡才能實現交易從而解決本土產業與居民消費是複雜課題又是重大考驗。
有智庫研判,特朗普上台或二度退群,甚至不排除WHO、NATO及WTO以加大西太平洋存在感。但觀察家亦發現,近期美方罕有提及打壓圍堵中國極端字眼,反之透露中美正頻密接觸和多方互動並打破150年慣例,邀請中國高層出席總統就職大典。儘管其團隊不乏反華勢力,為不得不尋求與中國“共榮共存”,料懾於特朗普“集權”或趨於收斂,但終究會否真的改轍更道,再度聚焦中國仍存懸念。
四年前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已經倒逼中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擴大市場內需減少外部依賴。經濟雙循環、統一大市場及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國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靠近及高端製造業快速質變,對中國技術出口及投資限制激發了自主創新決心,推動5G、人工智能、新能源加大研發,與歐盟、東盟及非洲多維合作,參與全球治理,密切多邊關聯。
特朗普抑制中國政策收效甚微,遭遇反制和回擊而得不償失。特朗普一度放言課徵60%中國關稅被學界詮釋為慣用恫嚇策略爭取談判籌碼,深化美中競爭是兩黨共識但與中國單挑是內耗亦成事實。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去年5月提及,直面中國“國家安全威脅”,美將“緩和”關係並解決減稅,壓縮開支,機構重塑及監管改革自身弱化問題,“安內”優於“攘外”或成新政府政策基本趨勢。
開疆拓土構築帝國,全球未來撲朔迷離
對“美國再次強大”念茲在茲和孜孜以求是特朗普欲名垂青史的極端念想。中國“實力”提升與“意志”強化勢頭難擋,硬碰硬讓美國再強大難在第二任期逐夢起航。“當今也是歷史,歷史就是現實”。即便冒天下之大不韙,近水樓台,避重就輕、勇立潮頭逐浪高,必須開發疆域新課題,編纂北美大文章,整合北極一體化,提升全球大戰略,由若隱若現到清晰明朗,越来越冠冕堂皇,順理成章。
特朗普稱“一個燃燒的時代”即將開始,他在全球範圍擴散理念,釋放自信與果敢煙霧彈,試圖為建立美利堅帝國向全球宣戰,通過“經濟力量或軍事脅迫”,構築“門羅主義”之西半球願景,以“國際安全和世界自由”為名覬覦北美稀土,礦產、石油及航道戰略資源。格陵蘭島、墨西哥灣、巴拿馬運河、乃至獨立主權國家加拿大皆有望成為盤中餐,借此強化美西半球影響力及因應中俄之北極風險。
北約內部驚現掠奪與列強令歐洲各國惴惴不安,對違悖國際政治常規敘事及侵蝕國家邊界的擴張主義予以鞭笞,提出強化歐洲力量,減少對外依賴,緊急加固邊界圍牆。“如果你是美國敵人,你是危險的,如果你是美國盟友,那會致命的”。基辛格名言再次回響,警示國家不論大小強弱,獨立自主是首要選項。追隨大國,終究難免覆滅,以不變應萬變甚至也在劫難逃,成為利己主義犧牲品。
近百年來,美國崇尚民族獨立,視民主自由為生命之源,如今出於政治意圖和美國優先,美利堅民族尊嚴及國家意志初心已經異化蛻變,文明標桿及大國風範遭遇質疑或瀕臨破產。美國歷屆政府向來標榜捍衛所謂和平、穩定與安全,對全球事務揮斥方遒,指指點點,遑論在21世紀人類文明快速發展的今天,竟不擇手段對他國主權和領土津津樂道又信誓旦旦。
作為“美國再強大”內核的“美國優先”契合了特朗普世界觀、價值觀及英雄主義表現。四年前特朗普開始醖釀獲取格陵蘭似乎並不稀罕。二戰期間,羅斯福軍中派員於1940年佔領格陵蘭,1946年,杜魯門總統向丹麥提出1億美元購買格陵蘭。如今特朗普以“對外斷糧”手段任性“復古”,除承繼衣鉢和前車之鑒,就是急於美國再度雄風拂檻,但遺憾的是,其全球戰略包括“圍殲”中國已事倍功半。
為了美國夢和美利堅精神,喬治華盛頓及亞伯拉罕林肯民族榜樣再放光芒。特朗普善於走偏鋒,不管對於北韓金正恩“帝王之尊”的崇尚抑或對普京大帝的慕強,其個人情緒及與所谓時代梟雄之私人交往,均折射特朗普對絕對權威和不可一世的欽羨與欣賞。潰敗伊朗、制裁朝鮮、抑制俄國及抗衡中國雖能彰顯英雄本色,但難能成就美國再次強大從而實現擴充版圖、改寫歷史、雄風再起之梦想。
歷經四年蟄伏,特朗普即將書寫卷帙浩繁的帝國大篇。其撲朔迷離的關稅大棒及沸沸揚揚的領土擴張在遭遇國民反對、在野黨質疑及世人普遍焦慮下,所謂創新意識和奇跡之舉究竟能否為美國乃至全球提供良性效應值得考量。仍在肆虐“有史以來殺傷力最大”的加州大火令人質疑美國政府治理能力及現有制度的邪弊。特朗普是否真靠譜,他能否在帝國迷思中主導瞬息萬變的國際秩序依舊存疑。
(作者系香港社會學學者、國際問題專家及劍橋智庫創辦人)
《中華時報》致力於為讀者提供客觀中立、多個角度的評論分析,以及多元化的新聞報導。本網所發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中的錯誤或缺陷,目標是促使糾正或消除這些問題,通過合法途徑進行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仇恨、不滿或敵意。
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見解,不代表《中華時報》及本網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