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戰火與和平的渴望:重塑命運的狹路

昔日繁華的加沙地區如今一片荒涼。

中東地區,數以百萬計的民眾正夢想著過上安全、平靜的生活,遠離暴力與死亡。然而,自去年10月7日開始的以巴衝突,是該地區近代歷史上最為嚴峻的考驗之一,暴露了深層次的政治、戰略與宗教分歧依然難以彌合的現實。在這片飽受戰爭蹂躏的土地上,和平的夢想似乎愈發遙不可及。歐盟外交事務最高官博雷利周一表示,在以色列遭受 “可怕襲擊 ”一年之後,中東正 “處於國際社會似乎毫無能力控制的全面戰火的邊緣”。只有兩國共存方案才能帶來和平與繁榮。

哈馬斯的進攻源於一個多世紀以來未解的衝突。在這個歷史的漩渦中,2023年10月1日哈馬斯使用炸藥、推動機突破以色列南部防護牆,造成1205人死亡,其中絕大部分是平民。這一以色列官方數據包括死去的人質。被劫持的251人中,還有97人在加沙,其中34人被以色列軍方宣布死亡,給以色列人帶來了震驚與恐慌,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此次襲擊的強烈反應,體現了以色列對自身存在威脅的深切感知。內塔尼亞胡致電美國總統喬·拜登,告訴他「我們的國家歷史上從未見過如此野蠻的行為」。以色列將哈馬斯的襲擊視為對其存在的威脅。
從那時起,以色列給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帶來了許多可怕的日子。隨後以色列對加沙走廊發起大規模空襲和地面行動,內塔尼亞胡宣布要徹底消滅控制加沙的哈馬斯,致使加沙被炸成廢墟,240萬加沙居民被迫逃離家園,根據聯合國認為可信的哈馬斯加沙衛生部提供的數據,41909名巴勒斯坦人被殺害,其中絕大部分是平民。巴勒斯坦人指責以色列實施種族滅絕。

對於以色列人來說,哈馬斯去年10月7日的襲擊令人痛苦地回想起幾個世紀以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最終導致納粹德國的種族滅絕。以色列作家兼前政治家阿夫拉罕·伯格指出,這場戰亂對以色列國家心理產生了深遠影響。他提到:“我們猶太人相信,以色列國是猶太人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好的免疫系統和保護系統。不再有大屠殺,不再有大屠殺,不再有大規模屠殺。突然之間,所有這一切都回來了。”這樣的情緒,在痛苦的歷史與當前的恐懼之間,產生了扭曲而複雜的感受。

同樣,巴勒斯坦人也深受歷史幽靈的折磨。著名的巴勒斯坦作家和人權活動家拉賈·謝哈德認為,以色列正試圖製造另一場“災難日”,即另一場浩劫。他在其最新著作《以色列害怕巴勒斯坦什麼?》中寫道:“隨著戰爭的進展,我可以看到他們言出必行,且並不關心平民,包括兒童。在他們和大多數以色列人眼中,所有加沙人都是有罪的。”這不僅反映了巴勒斯坦人對現狀的無奈和憤怒,也揭示了在冷酷的衝突中,平民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聯合國人道主義機構譴責以色列和哈馬斯:「雙方去年的行為使他們聲稱的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和最低人道標凖成為笑柄。」

雙方都否認自己違反了戰爭法。哈馬斯聲稱它命令其人員不要殺害以色列平民。以色列說它警告巴勒斯坦平民遠離危險,但哈馬斯卻把他們當作肉盾。

以色列已被提交國際法院,南非指控以色列犯有種族滅絕罪。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已申請逮捕令,指控哈馬斯的葉海亞·辛瓦爾、以色列的內塔尼亞胡和約阿夫·加蘭特犯有一系列戰爭罪。

圖為支持巴勒斯坦的民眾在白宮外抗議。(路透社)

現在,以色列對支持哈馬斯的真主黨發起進攻,戰火已蔓延至黎巴嫩。九月中旬起,以軍將其主力移至北方前線,在九月底進入黎巴嫩。

伊朗為報復哈馬斯與真主黨領袖遭以色列殺害,對以色列發動兩次導彈襲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周六表示,以色列準備對伊朗進行反擊。

以色列對哈桑·納斯魯拉的暗殺以及對伊朗及其“抵抗軸心”的戰略打擊,正在以色列和美國部分人士的心中滋生出新的幻想。這種危險的想法認為,前所未有的機會讓他們認為可以通過武力重塑中東局勢,建立新的秩序,消滅以色列的敵人。拜登及其繼任者對此應保持高度警惕。

歷史的教訓不容小覷,上一次關於武力重構中東的認真考慮,是在基地組織對美國發動911襲擊後,彼時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和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曾準備入侵伊拉克。然而,這次入侵不僅未能根除中東的暴力極端主義,反而使得局勢更加複雜和惡化。

對於那些希望結束這場戰爭的人來說,當前的首要任務是促成加沙的停火。這一舉措至關重要,不僅能夠平息局勢,也為未來的外交努力創造出寶貴的空間。歷史的反復告訴我們,這場戰爭起源於加沙,也許它的結束同樣可以在這裡找到契機。

歐盟外交事務最高負責人博雷利表示,“中東局勢只會越來越糟”。他在一份聲明中說:“該地區人民面臨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他們陷入了暴力、仇恨和報復的無休無止敵循環之中”。

博雷利再次呼籲停火,強調 “任何軍事解決方案都無法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民帶來未來”。

他補充說,“只有政治解決方案才能帶來和平、安全和繁榮”,而這需要兩個國家共存,一個是以色列人的國家,另一個是巴勒斯坦人的國家。

和平或許不會一蹴而就,但在眾多渴望安寧的心聲中,唯有通過對話、理解和包容,才能為這片土地帶來真正的安寧。歷史在敘述,希望在延續,願每個夢都能觸碰到實現的彼岸。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中華時報傳媒集團主席、中華時報社長、中華新聞通訊社社長、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香港美術學院院長、香港藝術研究院院長 教授)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