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與中華時報在進入第三個年頭,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此次入侵導致雙方數十萬人傷亡,並帶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這場戰爭將如何發展?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做出怎樣的應對?和平何時到來?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954天。
2024年10月4日最新進展:
俄宣稱已控制頓巴斯重鎮烏格列達爾 專家指或開闢俄軍西進道路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軍已控制烏克蘭軍隊在頓巴斯地區的重要後勤樞紐重鎮烏格列達爾。
烏格列達爾位於頓涅茨克市西南約60公里,是烏軍在頓巴斯地區的重要後勤和補給中心。俄烏雙方圍繞當地的戰鬥已持續近兩年。
俄羅斯軍事分析專家認為,烏格列達爾與恰索夫亞爾、謝韋爾斯克、波克羅夫斯克一樣,是頓巴斯戰線的重要節點城鎮,奪得這個城鎮的控制權進一步開闢了俄軍西進道路,將影響俄烏戰局走勢。
烏克蘭方面暫時未確認已失去對烏格列達爾的控制。
烏軍使用美製飛彈摧毀俄軍一重要雷達站,讓俄軍防空系統瞬間失明
烏克蘭軍方星期四(10月3日)表示,烏軍使用美國提供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彈道導彈襲擊並摧毀了俄軍一座價值一億多美元的雷達站,此舉將削弱俄軍“偵測、追蹤和攔截航空及飛彈目標」的能力。
烏軍總參謀部在社媒「電報」上發表的聲明指出,俄軍被摧毀的是一座「天空-M」(Nebo-M)雷達站,但是並沒有透露襲擊雷達站的時間或雷達站所在的地理位置。
「摧毀’天空-M’雷達將為有效使用風暴之影導彈(Storm Shadow)和通用遠程戰區外巡航導彈(SCALP-EG)系統開通了一條很好的’空中走廊’,」烏軍總參謀部的聲明說。
造價超過一億美元的「天空-M」雷達站能全天監控1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中高空目標,包括隱形飛機、無人機和彈道飛彈。整個雷達站由三部分別工作在公分、分米和米波段的雷達組成,另配一台100千瓦發電機和一個指揮站。
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報告說,俄羅斯媒體曾聲稱,「天空-M」雷達系統可以偵測和追蹤1000公里外的的敵機和彈道飛彈。新聞周刊指出,俄羅斯軍工企業負責人還吹噓說,「天空-M」雷達系統可以讓美軍的F-22和F-35隱形戰機無處遁形。
烏克蘭軍方認為,俄軍全軍目前只有十套這樣的雷達站在運作。
路透社報道說,美國今年春天首次向烏克蘭提供了陸軍戰術飛彈系統,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曾表示,烏克蘭方面當時承諾只在烏克蘭本土使用這一武器系統。俄軍目前佔領並控制了約18%的烏克蘭領土。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幾個月來敦促西方盟國允許基輔使用包括美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和英國暴風之影在內的遠程飛彈打擊俄羅斯本土的縱深目標。
澤連斯基九月下旬訪美時當面要求拜登總統同意烏克蘭使用美製遠程飛彈攻擊俄羅斯縱深目標,但是美方的立場似乎仍未改變。
烏克蘭媒體《歐洲廣場》(Euro Maidan)報道說,由於華盛頓尚未同意基輔使用美製遠程飛彈襲擊俄羅斯本土縱深目標,這次烏軍襲擊的俄軍雷達站有可能坐落在被俄軍佔領的烏克蘭南部地區,因為俄軍在當地部署了多重防空雷達網絡,以求保護被俄軍佔領和吞併的克里米亞半島。
新聞週刊在報道中說,烏克蘭五月底也曾使用美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打擊了俄軍部署在烏東盧甘斯克州的一套「天空-M」雷達站。
國際反應:
北約秘書長呂特上任3天出訪基輔 展現對烏克蘭支持
上任第3天,北約秘書長呂特閃電出訪基輔,展現對烏克蘭抗俄的支持。呂特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說,2022年俄羅斯全面侵烏以來,北約占所有對烏軍援99%,「但我知道你們需要更多」。
前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在1日正式接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他今天無預警到訪烏克蘭首都,與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會談。
呂特說,這是他自俄烏戰爭以來第5次到訪基輔,也是北約任內第1次,目的就是要向烏國人民和世人傳達北約持續力挺烏克蘭的明確訊息,他並將進一步支持烏克蘭列為優先任務,確保烏克蘭戰勝。
呂特推崇澤倫斯基孜孜不倦的領導力和烏克蘭人民的決心,提醒世人自由的可貴和所有人協助捍衛烏國自由的重要。
除了重申7月北約高峰會對烏提供更多武器和軍事訓練的承諾,呂特也表示北約盟國已同意一年內對烏提供至少400億歐元(約新台幣1.4兆元)軍事援助,並將每年檢視此額度是否足以讓烏克蘭戰勝。
呂特並提到過去數週已有幾個北約盟國各自宣布對烏軍援,包括丹麥、拉脫維亞、英國;美國也提供了80億美元的軍援。
俄外長稱與中國軍事合作透明 王毅稱中俄關係處於最好時期不結盟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莫斯科和北京正積極發展軍事和軍事技術合作,但兩國行為絕對透明,不針對第三國。
《俄羅斯報》在俄中建交75周年的紀念文章中引用拉夫羅夫的說話,指出雙方高度互信,使軍事和軍事技術合作得以積極發展,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組織空中和海上巡邏,兩國邊界地區的互動,有助加強俄中兩國安全,維護國際和地區穩定,特別是歐亞地區。拉夫羅夫強調,兩國行為嚴格遵守國際法。
在烏克蘭問題上,拉夫羅夫認為,中方秉持平衡和一貫立場。北京考慮到消除衝突根源的必要性,包括北約長期以來向東擴張、西方在烏克蘭建立反俄軍事橋頭堡,以及烏克蘭推行去俄羅斯化等。
拉夫羅夫指出,雖然美國等國家採取各種限制,但俄羅斯和中國經濟繼續蓬勃發展。雙方去年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雙邊結算幾乎已全部轉換為本國貨幣盧布和人民幣,份額達到95%。
王毅稱中俄關係處於最好時期不結盟 不針對第三方內核不會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中俄關係75周年之際發表署名文章,重申新時代的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王毅表示,中俄在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問題上志同道合;在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體系,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問題上,立場堅定;在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反對干涉主權國家內政等問題上,旗幟鮮明。
王毅表示,中俄雙方積極為全球南方國家謀機遇、謀發展,推動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壯大、發揮影響,參與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建設性合作,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道路上攜手前行。
他說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方式展開,在中俄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歷久彌堅的中俄關係經得起任何國際風雲變幻考驗。中俄關係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內核不會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的底色不會變。
分析:
專家分析:武赫萊達爾失守是烏軍「痛苦」挫折,但並非決定性的失敗
軍事分析家認為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地區的煤礦城鎮武赫萊達爾的陷落只是烏克蘭軍隊的痛苦挫折,但不太可能改變戰爭的進程。
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道,烏克蘭東部軍區司令部星期三(10月2日)表示,已命令烏軍撤出武赫萊達爾,以避免被俄軍包圍,以「保存人員和軍事裝備」。自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全面入侵以來,該鎮一直為俄軍圍困。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奧列克桑德爾·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將軍星期四(10月3日)表示,他已下令加強頓內茨克地區的防禦。
烏克蘭和俄羅斯專家,包括接受美國之音(VOA)俄文網採訪的專家表示,儘管武赫萊達爾的陷落將使烏克蘭武裝部隊對抗俄羅斯入侵的處境更加複雜,但這不會導致烏東防線的立即崩潰。
武赫萊達爾在俄羅斯2022年2月入侵前約有1.5萬人口,位於一個山丘上,這為烏軍提供了戰略優勢,使其能夠轟擊俄軍隊及其補給線。
獨立俄羅斯新聞網站《美杜莎》(Meduza)的軍事分析師德米特里·庫茲涅茨(Dmitri Kuznets)告訴美國之音:「這座城市位於高地,周圍幾乎全是裸露的草原,周圍幾公里的景象盡收眼底。
自2022年2月以來,俄軍在對武赫萊達爾發起的多次襲擊中,遭受了大量人員和裝備損失。
儘管如此,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專家都表示,雖然武赫萊達爾的戰略失守令人痛苦,但這並未徹底改變烏克蘭東部的軍事局勢。
在星期二(10月1日)當天,隨著武赫萊達爾的陷落迫在眉睫,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寫道:「一些俄羅斯消息來源對俄軍在奪取武赫萊達爾後能夠迅速推進並取得具有作戰意義的突破表示懷疑。 ,以及俄軍需要完全清理武赫萊達爾,以使其成為可以用於未來進攻的陣地。
基輔智庫拉祖姆科夫中心(Razumkov Center)的軍事專家奧列克西·梅爾尼克(Oleksiy Melnyk)告訴美國之音,武赫萊達爾對烏克蘭軍隊來說是“摧毀敵人進攻潛力的前哨”,它的失守“將大大增加烏克蘭守住後續防線的難度,並有助於普丁完全佔領頓涅茨克地區的計劃」。
儘管如此,他表示,武赫萊達爾的陷落“不應被視為前線崩潰或戰爭的轉折點”,並補充說,通過從武赫萊達爾撤軍,烏克蘭軍隊“設法爭取到了時間來鞏固烏東陣地」。
梅爾尼克也表示,他懷疑俄羅斯是否有能力發揮利用在該地區取得的戰果。 「至少在秋冬季節,敵軍推進的速度將會減慢。這涉及重型裝備的使用和無人機的運作……俄羅斯戰術航空的使用也將變得更加複雜,這將有幫助於烏克蘭
完成防禦任務。涅茨克州和扎波羅熱州交界處的烏克蘭重要堡壘鎮維利卡·諾沃西爾卡的進攻。
「俄軍已經從南方向該地推進,並可能很快增加從東部的壓力,」庫茲涅茨告訴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