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牽住“牛鼻子”

中新社北京8月1日電 (中新社記者 李金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提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所副所長吳薩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採訪時稱,以經濟體制改革“牽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深刻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

吳薩認為,經濟體制的改革對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帶動其他領域改革協同推進,這是中國4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活動所展現出來的成功做法。

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這一核心問題,《決定》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這一部署排在改革任務之首。

吳薩指出,《決定》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這是中國首次制定專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把更好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昇到了法律的高度。同時還首次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要素價格機制”,對於推動建立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決定》在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部分提出“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准入環境”,吳薩認為值得特別關注,最近社會上高度關注的無人駕駛汽車就是典型的新業態新領域,很難用既有的政策簡單套用,需要有改革的思維和創新的機制。

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是《決定》中的重要內容。《決定》提出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

吳薩認為,部署中既有“新”的培育,要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基於未來產業的發展階段、市場規模、技術階段和技術的正負外部性,對應提供符合產業發展的制度,可以讓市場自發發展的“子彈飛一會”,有針對性地去提供制度供給。同時,也有“舊”的改造,即以國家標準提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陞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昇傳統產業。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吳薩指出,《決定》中,“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緊跟在“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之後進行闡述,在內容擺布上居於突出位置,這凸顯了創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決定》在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方面,首次提出要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

吳薩認為,這一提法意義非常重大,將進一步解決進城務工農民以往面臨的子女上學、就醫的難題,有利於改善進城農民的處境條件,讓他們平等享受城市發展的紅利。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吳薩表示,《決定》全篇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一是怎麼把經濟發展得更強,二是怎麼把人民生活變得更好,三是怎麼把公平正義體現得更加充分。這些是整體系統的謀劃,既考慮當前,也謀劃長遠,將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