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青藏高原發現的夏河丹尼索瓦古老型人類研究再獲重大突破:科學家們最新確定出土於白石崖溶洞遺址第3層(地層年代距今約4.8萬—3.2萬年)的一件肋骨標本屬於人類化石,進一步研究確認該化石屬於丹尼索瓦人(丹人),揭示其在青藏高原持續生存到約4萬年前。
這項古人類演化領域的重要發現及研究,由蘭州大學張東菊教授、哥本哈根大學弗里多·韋爾克副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陳發虎院士共同帶領中外合作團隊完成,相關成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3日夜間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線發表。
本次新發現的古人類肋骨化石,是通過對白石崖溶洞遺址發掘出土的2500餘件動物骨骼進行傳統動物考古學和古蛋白組學分析,特別對其中2000多件缺乏形態鑒定特徵的碎骨進行質譜動物考古學快速篩選而發現,經研究分析確認其屬於丹人,為晚更新世晚期白石崖溶洞遺址的丹人活動提供了確鑿的人類化石證據。
同時,這也將丹人最晚的生存時間延伸至距今約4萬年,從而為丹人的體質和遺傳特徵、活動歷史及其高海拔環境適應研究提供了寶貴新材料,並為丹人與早期現代人在東亞的共存及其基因和文化交流等研究提供了關鍵新線索。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蘭州大學王建博士介紹說,綜合分析顯示,白石崖溶洞的丹人生活在以草原景觀為主的自然環境裡,周圍可能分佈有零星的森林資源斑塊,他們利用多樣性的動物資源,具有較廣的食譜,並充分利用動物資源,在該洞穴進行剝皮、肢解、剔肉、敲骨吸髓等動物資源加工和消費行為,還嘗試利用骨骼製作簡易工具。
這次研究為認識早期人類在青藏高原活動的歷史提供了可靠證據。
據瞭解,白石崖溶洞遺址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甘肅省夏河縣甘加盆地,自2018年以來,陳發虎院士團隊對該遺址連續多年開展發掘研究工作,已收集上萬件石器和數千件動物骨骼。該遺址的文化層堆積厚達3米,年代從距今至少約20萬年延續到歷史時期。研究團隊之前發表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證明丹人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丹人是一支已滅絕的古人類,與尼安德特人(尼人)親緣關係很近,到晚更新世時可能已分佈在歐亞東部的大部分地區。(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