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梅·卡萊恩:柬埔寨將學習和借鑒“中國方案”

中新社金邊6月28日電 題:柬埔寨將學習和借鑒“中國方案”

——專訪柬埔寨王國政府顧問、柬埔寨最高國家經濟委員會高級顧問梅·卡萊恩

作者 楊強 黎海月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始終是全球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重要參與者、推動者,柬埔寨王國政府顧問、柬埔寨最高國家經濟委員會高級顧問梅·卡萊恩(Mey Kalyan)始終堅定地這樣認為。

這位曾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銀行合作項目任職長達20年的高級經濟學家,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指出,中國在推動全球經濟復甦進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方案”將為發展中國家持續貢獻積極力量。同時,他就柬埔寨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如何與中國鞏固成果、開拓新的合作領域等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你如何看待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對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的成功經驗有什麼啟示意義?

梅·卡萊恩:1974年至1984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前後,我在日本留學,通過學習和研究,對當時中國的情況有一定瞭解。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世界歷史上的大事件,儘管當時並非所有人都能真正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但這次改革對全球經濟產生的深遠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改革開放為當今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奠定了基礎。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銀行合作項目工作的20多年裡,我曾多次訪問中國。每次我都會驚喜地發現這個國家正在發生新的變化,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讓我深感震撼。

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對於柬埔寨等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和發展經驗給予我們巨大鼓舞和信心,同時也向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廣大不發達或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證明,祗要堅持正確的發展路徑,發展中國家也能通過努力實現經濟繁榮。

中國的發展路徑與西方國家有著明顯不同。西方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通常依賴殖民主義,通過掠奪其他國家實現原始資本積累和自身經濟發展。中國則選擇不同道路,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並提供獨具特色的“中國方案”,這種發展模式更具有尊重和合作性。

 

中新社記者:中國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一些西方國家政客和媒體唱衰中國經濟,質疑中國經濟發展成就,你對此怎麼看?

梅·卡萊恩:毫無疑問,中國的發展對全球經濟有著深遠影響,是全球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始終扮演著重要的參與者和推動者角色。這不僅源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和市場規模,還因其與世界各國的緊密聯繫。聯通性是中國經濟的核心特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發展,加強了中國同沿線共建國家間的緊密聯系,這種連接是獨一無二的。

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之一,中國產品的物美價廉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中國提出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十分合理且符合經濟學規律,應看到數字背後蘊藏的底層邏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符合當下發展情勢,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這個數字已相當可觀。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一系列重要合作舉措,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的互聯互通。中國對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的貢獻,應得到認可和尊重。

外界有一些質疑中國經濟及其發展成就的聲音,部分系源自地緣政治、意識形態差異以及信息傳播的偏見和誤解。針對這些質疑,我認為中國應繼續堅持自身發展道路,保持開放包容的姿態,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溝通與合作。同時,中國也應當加強信息傳播,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瞭解和認識。

 

中新社記者:你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它與柬埔寨現代化發展有何共同特徵?

梅·卡萊恩:中國式現代化最重要的特點是團結一致,人民達成共識,全國齊心協力,共同致力於推動國家發展。作為歷史悠久的大國,中國能够動員全體人民共同追求一個奮鬥目標,其中正確的方向至關重要,為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不僅得益於先進的發展理念,更是中國政府領導力和國家凝聚力的體現。

柬埔寨和中國在經濟體量和自然禀賦等方面差異很大,在發展路徑上存在諸多不同。但柬中兩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連接和傳統友誼,同屬亞洲文化背景,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儒、釋、道,柬埔寨是佛教國家,二者都強調合作而非對抗,強調與西方個人主義不同的集體主義,為雙方合作和相互學習奠定了思想基礎。

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更加瞭解發展中國家面對的問題,也積累了豐富的解決方案。柬埔寨在前進過程中,可以從中國的成功中吸取經驗,發揮後發優勢,學習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開發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中國智慧”。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兩國市場大小和發展階段不同,柬埔寨不能完全照搬中國模式,而是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中新社記者:“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共建國家和人民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利益?你對下一個階段中柬合作有何展望?

梅·卡萊恩:柬埔寨是中國的友好鄰邦,柬中兩國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給柬埔寨帶來了重大變化。比如中國建設的水電站和參與援助的許多“小而美”項目,改善了柬埔寨民眾的生活條件,高速公路、橋梁、機場建設增強了柬埔寨國內及國際的連通性,為柬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力支持。

從宏觀視角看,共建“一帶一路”包含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於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有助於促進共建國家內部及其與世界的經濟貿易和人文交流合作。

共建“一帶一路”也促進了柬埔寨和中國在人力資源與技術和思想層面的交流合作。中國每年為柬埔寨學生提供赴華留學獎學金,現在到中國留學的柬埔寨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同時,我本人以及身邊許多朋友都在學習中文。掌握語言是與中國加強交流合作的第一步。

柬中兩國將來可在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等前沿領域開展合作,雙方在數字金融、人工智能等領域仍有巨大合作空間。作為經濟學者和科技產品用戶,我必須強調科技發展需要配套的科技倫理,為技術開發指明方向,如何讓技術更好地為提高人類生活品質而服務,需要共同探索。

我對柬中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柬埔寨將學習和借鑒“中國方案”,努力實現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展目標。同時,柬埔寨也願意繼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應有貢獻,與中國和其他共建國家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目標。

 

中新社記者:中柬自貿協定(CCFTA)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實施以來取得哪些重要成果?下一步,中柬兩國如何藉助CCFTA及RCEP釋放的政策紅利促進雙邊及多邊經貿合作?

梅·卡萊恩:對於柬埔寨和其他東盟國家而言,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CCFTA的實施降低了貿易壁壘,促進柬中兩國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流通,實現雙邊貿易增長。CCFTA和RCEP為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打開了一扇大門,進一步增強東盟成員國與中國以及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繫,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新動力。

面對廣闊的中國市場,柬埔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創造更多和更加優質的出口產品。未來兩國可繼續加強貿易便利化措施,降低貿易壁壘,簡化貿易手續,提高貿易效率。雙方還可以加強在創新科技、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推動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深入發展,共同構建開放、包容、普惠的經濟體系。(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