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飛往麥納麥的航班

作者:劉珊珊

圖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索菲亞大教堂
圖注:從伊斯坦布爾飛往麥納麥航班上的3D地圖

開齋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懷著過年一樣的心情,對新的旅程充滿了期待和興奮。這一天,我計畫從中東最大的城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飛往巴林首都麥納麥,去巴林旅遊。參觀波斯灣西岸島國上非常有名的“一棵樹、一口井、一座橋”,去感受平凡生活裏的生命與力量、希望和輝煌。

4月14日淩晨五點,我早起搭車離開在伊斯坦布爾下榻的酒店,大包小包匆匆前往當地的國際機場。到了機場發現竟然有大量滯留的不同國家的旅客,熙熙攘攘一片,而我飛往麥納麥的航班也被告知延遲兩小時。一開始覺得可能是天氣原因導致的。誰知手機突然間彈出新聞“伊朗淩晨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多國關閉領空,大量航班延誤或取消”,竟然是戰火導致的。

生活在中東,對於這種小規模戰爭的消息早已司空見慣;但是在開齋節交戰,實屬罕見。我不寒而慄,心情也瞬間到了冰點,滿是對死亡的恐懼和無力、焦躁和茫然。

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了下來後,趕緊仔細查看地圖,伊朗接壤土耳其東部的城市,距離我非常遠。可哪怕我在西北部的城市,襲擊已經結束了,依舊覺得炮火近在咫尺,深怕還有炮彈在空中飛,萬一飛偏了該如何是好,心再次提到嗓子眼。

在忐忑不安中稀裏糊塗辦完值機手續,找到距離登機口最近的候機室坐了下來。開始一邊搜索戰爭新聞,一邊不由自主浮想聯翩: “還能不能活著?”、“要不要給家人發個消息告訴他們情況,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是不是該寫平安囑了?”……就這樣驚慌失措地等了兩個小時。

終於到了登機時間。所有旅客秩序井然排好隊準備登機,可是登機口始終緊緊關閉,顯示幕上的起飛時間似乎失效了,沒有人說得清實際起飛的時間。連已經前來的機組乘員也在安靜等待了。我不再跑來跑去到處諮詢登機時間,跟隨凝滯的空氣變得沉默起來,陷入了哀傷。一方面是真得害怕,前路模糊不見;另外一方面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其實是加沙衝突外溢的表現罷了,為遠在加沙地區人民心痛。

心緒沉重地不知道過了多久,登機口忽然間打開。工作人員開始比任何時候都認真地檢票了,對每個乘客的資訊都再三核對。刹那間,我好像獲得了新生,即使檢票隊伍還還很長,依舊迫不及待拿出護照特地為工作人員打開在第一頁,整理機票等待通過。

終於走在登機廊橋上,我的眼眶濕潤了,大腦裏泛起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寫的“如同黎明與黃昏,在時光的流轉中相互交替。戰爭的殘酷如同烈火,焚燒著一切美好;和平的溫馨則如春風,喚醒了生命的活力”。十幾歲我在祖國圖書館裏讀的書,三十幾歲才在異國他鄉理解了它的涵義。行程已被打仗毀滅了,就算到了麥納麥,也不敢去任何地方;只剩下物種共同的天性“對生的渴望與追求”——儘快離開戰火影響的周邊地區。

飛機總算起飛了,以往都是吃了飯就開始睡覺。這一次,我打開3D地圖,緊緊盯著航線,默念“Sadhu”祈禱著安全抵達。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廣播通知還有半個小時將抵達位於麥納麥的巴林國際機場,懸著的心落地了,如釋重負,我耷拉了很久的眼皮緊閉了,進入了夢想。

夢中好像看見一幅畫卷 “柔和的陽光灑在約旦河西岸,微風吹拂著樹葉,發出輕輕的沙沙聲,綠草如茵的草地上一群群孩童嬉戲打鬧,年輕的情侶你儂我儂在河邊散步籌畫著未來,中年夫婦訴說著家長里短,朋友們滿是歡聲笑語,分享著彼此的喜悅和快樂……”。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