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輝丹/綜合報導】在剛剛結束的二○二三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兩岸企業家峰會文創聯盟舉辦的「金甌無缺———海峽兩岸青年當代藝術和文化創意展」,以富有具人藝文氣息的內涵,引發兩岸嘉賓同理共情。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郭金龍高度讚賞文創聯盟在兩岸同胞之間推行傳統文化,開展文化尋根,促進融合發展的努力。
十一月「文創聯盟·梅鶴雅集經典傳承系列」崑曲五五折全本《牡丹亭》年內再度進京,獻演國家大劇院,以三天八小時的華麗盛宴,上演二○二三年度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壓軸大戲。首場演出全場爆滿,觀眾喝彩不斷。
兩岸文化數十年來「雙向奔赴」,在音樂、戲劇、影視、文創等領域的交互促進間呈現了「深情與柔情」,而崑曲《牡丹亭》的兩岸交流,更是一出「棠棣之華」盛開的美談。
六百年崑曲史上,《牡丹亭》已成為期間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緣起兩岸開放交流,一九九二年,上海崑劇團赴臺演出,在臺北、臺中、高雄、臺南四地巡演九場,掀起一股崑曲熱潮。從此,崑曲成為兩岸交流的精神紐帶,高山流水、餘音繞梁。二○○四年,白先勇創排青春版《牡丹亭》,在大陸巡演期間,三晚九個小時的連臺大戲,青年觀眾占比竟達七十%。當時有媒體評價:「青春版《牡丹亭》使觀眾年齡下降三十歲。」據相關人士回憶,在同濟大學的巡演,三千六百座的大禮堂座無虛席,很多人席地而坐。
此次五五折全本《牡丹亭》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的上演,又是兩岸的一次盛會。不少臺胞也在文創聯盟組織下到場觀看。演出結束後,在北京創業的臺灣青年林煒雄說:共同的審美情趣給在大陸創業的臺灣同胞帶來真切的歸屬感,這一刻我忘了自己是在北京還是臺北;從臺北來京求學的賴佩文是個年輕的崑曲票友,受父輩影響,一直對崑曲情有獨鍾,希望該劇能赴臺演出,讓家鄉的長輩也領略到全本《牡丹亭》的魅力;企業家劉先生說,近期剛好有臺灣合作夥伴在京,所以就帶他們過來看一下,感到非常親切和自豪,很高興能以這樣的方式盡地主之誼。
在主辦方之一兩岸企業家峰會文創聯盟看來,文化賦能產業升級,產業反哺文化繁榮,在文化和產業的相向而行中,在商業上獲得共贏,在情感上獲得共情。通過合作開發類似於《牡丹亭》這樣傳統經典劇目的共融共創,對於兩岸文創高質量融合發展,具有樣本意義。
為了保護兩岸共同的文化遺產、促進共同的文化傳承,兩岸企業家峰會文創聯盟還支持投資拍攝了由崑曲名家計鎮華、梁谷音、張銘榮主演的電影《邯鄲記》。該片獲得了第卅六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鶴獎·藝術貢獻獎」,第十九屆中美電影節最佳戲曲電影,第卅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評委會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