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周五(6月9日)無異議通過這項”終止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法案”(Ending China’s Developing Nation Status Act)。依據法案,美國國務卿須致力改變中國在國際組織內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表示,”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不容剝奪”中國評論家警告,如果失去發展中國家地位,中國可能面臨更高關稅、生產成本提高、更多的減碳義務,以及大大減少國際優惠貸款,這些加總可能導致中國就業率降低。
此舉引發中方不滿的同時,將如何改變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而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據報最快下週訪華之際,美中關係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10日訊)美國聯邦眾議院今年3月以415票贊成、無人反對的結果一致通過一項類似法案。法案發起人、共和黨籍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指出,中國在發展中國家豪擲數萬億美元從事基礎建設計畫,”作為其’一帶一路倡議’債務外交騙局的一環”,卻仍利用自身”發展中國家”地位,向國際組織申請開發援助和貸款。
她表示,中國提領了真正發展中國家所需貸款,作為其一帶一路計話資金,”我們早就應該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了”。
法案將要求美國國務院倡導國際組織將中國的地位從”發展中國家”變更為”中高收入國家、高收入國家或發達國家”,以更適當地反映中國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憑藉這個標籤,在國際組織享盡好處與優惠。
發展中國家地位目前讓中國享有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貿易救濟與反傾銷豁免權、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金融援助、國際組織的科技與金融支援、許多出口產品享有低關稅,並享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農業支援,以及發達國家給予的科研資金,還被給予更多時間來制定符合國際標準的保護知識產權法。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 Development Program)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都在中國啟動了一系列社會與經濟發展項目,如果從”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家”,這些項目將面臨存續危機。
針對美國國會推動法案,要取消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彬日前表示,”中國是各方公認的最大發展中國家。美國想要給中國送一頂發達國家的帽子,這頂帽子,中國戴不了”。
他表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充分事實依據。2022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為1萬2741美元,是發達經濟體的1/5,僅相當於美國的1/6。2021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位列世界第68位,人類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79位,與主要發展中國家排名相當”。
布林肯將如何處理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
據亞洲自由電台援引美國非政府組織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預計,該法案會順利通過並由總統拜登簽字生效,接下來美國國務院將會採取相應行動,尋求在重要政府性國際組織中改變中國“發展中國家”的地位,而這將首先涉及中國的會費和相應責任問題。
“中國用發展中國家(地位),它交的會費、承擔的責任是發展中國家承擔的責任,所以就低了很多……。中國作爲第二大經濟體,必須按照其經濟收入來進行(貢獻)分配。中國現在(GDP) 只比美國低一點,就應該分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李恆青說。
李恆青認爲,除政府性組織中對中國的特殊支持項目未來可能都會被取消外,美國國務院下屬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也會採取行動:“我所知道,USAID每年都會給中國的農業很多資助,都是免費的,其中最大的一項就是農業。一旦它變成發達國家(地位)以後,這些就不會再給了,而且還會要求它(中國)做出奉獻,要給其它國家出錢。”
中國以前曾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享受各種優惠待遇。但世貿組織並沒有具體框架來界定“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對此李恆青認爲,由於中國並沒有完全履行其入世承諾,導致目前的世貿組織已經名存實亡。美國最新的印太經濟框架就是針對中國,並且實際上已經取代了世貿組織。
對於所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標準,國際社會目前並沒有具體的定義和統一的共識。旅美經濟學者夏業良認爲,中國一方面花上萬億元對外大撒幣,一方面國內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經濟處於嚴重扭曲狀態,而當局即使有錢也不會用在老百姓身上,因此國際社會沒有必要繼續向以往那樣向中國提供資助。
但他也指出:“有一點還是應該讓國際社會清楚,中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達國家,它還有幾億的貧困地區和貧困的老百姓。”
布林肯預計最快下週訪華 美中關係”鬥而不破”?
美聯社引述美方官員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計劃本月稍後到訪中國,預計本月18日到北京,與中方高級別官員會面,當中包括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華期間亦可能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據美國“政客”新聞網(Politico)援引知情人士披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計劃最快於下週前往北京。這將標誌着自2018年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訪華以來,美國官員對中國的最高級別訪問。
據悉,美國國務院及中國外交部,未有確認布林肯有相關行程。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亦表示,暫時未有消息提供,重申中國對與美國對話持開放態度,期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
李恆青認爲,中方錯誤以爲美國這種做法是想討好北京:“美國之所以還想繼續建立溝通管道,是希望不擦槍走火。因爲這個是有自信的,就像冷戰當中美蘇對抗,美國最終勝利了。”他指出,拜登政府的基本策略就是兩國關係“鬥而不破”:“一直鬥下去但不破裂,現在就希望達到這個目的,但這是中國所不希望看到的。”
“不尋求其它國家選邊站” 美國降低應對中國門檻
本週四,布林肯在與沙特外長費薩爾在聯合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表示,美國不要求其他國家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的回應則是,中方更關心美國是怎麼做的。
對此,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說:“當然,布林肯這樣說的話是給美國的外交夥伴減少一些壓力,不要讓他們感覺好像是在被叛美國或離開美國。”
經濟學者夏業良則認爲,雖然美國沒有要求各國站隊,但是面對俄烏戰爭和臺海問題,很多國家也在自然而然地在選邊站:“中國(如果)打臺灣的話,世界會怎麼看?我覺得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反對武力攻打臺灣的。這也是一種自然形成的,你說不是站隊,它也是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