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資深媒體人 紀碩鳴
通脹、衰退,全世界的不穩定都影響香港。 缺錢缺貨缺人,再不奮起,留給香港的時間不多了。
復活節長假期開始,行政長官李家超和一眾同事在灣仔海濱長廊跑步,不時與市民揮手打招呼以及合照,還希望來自加拿大的港人多向外宣傳香港。 這是不是一種寓意,特首跑起來了,更要帶領香港起跑。 香港再不跑起來,機會越來越少了。
這些年來,香港只有磨難缺少進取。 在人員、資金撤離下,作為香港支柱的重要產業都無法建樹,加之國際環境的惡化,香港可是雪上加霜。
美聯儲暴力加息導致美國等西方國家銀行遭難甚至倒閉。 最近一個核心信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友(OPEC+)宣佈:自5月起至年底日均減產116萬桶原油。 隨著紐約原油價格上漲,市場擔心通脹再度加劇,美聯儲5月議息時或仍將再次加息壓通脹。 一旦美聯儲繼續快速加息,就會讓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集中招難,會殃及很多普通家庭,而美國則將陷入大蕭條,導致香港金融也危險重重,這絕非 危言聳聽。
在聯繫匯率制下,港元利率繼續受制美元利率的影響。 香港經濟復甦正值關鍵時期的當下,利息的攀升或會對香港經濟造成更為明顯的衝擊。 有內地媒體《財經》報導,港府在無預告下直接干預匯市,預示外圍市場風險驟增。
4月4日,因港元匯率觸及弱方保證,香港特區金融管理局在紐約時段出手承接71.04億港元沽盤。 這一有別於此前往往提前預告后再出手的舉動,引發金融市場對原因及後續影響的普遍關注。
今年2月中旬港元滙價觸及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連續兩天入市,承接了148.68億港元沽盤,以捍衛香港聯繫滙率制度。 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因此跌至約770億元。
此番出手,受此次舉動影響,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在6日跌穿700億元水準至699.15億元。 這與2021年1月4日最高時的超過4617億相比,下跌近85%。
應對本輪美元加息給香港帶來的資金流出等一系列影響,則是金管局採取一系列托市舉措的核心背景。 數據顯示,自2022年5月首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至2023年2月,該機制共被觸發43次,金融管理局應銀行要求合共買入2612 億元港幣。
受資金需求不足,也考慮香港的經濟發展等原因影響,香港銀行已連續兩次未跟隨美國加息。 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金進出自由,港美息差擴闊,香港資金流走加速,金融市場亦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進出口貿易也是香港重要的支拄產業,早於香港開埠時香港貿易便存在,其中轉口貿易在香港有悠久的歷史,並在香港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府統計處公布,2022年香港的商品整體出口貨量及進口貨量按年分別下跌14.8%及13.9%; 商品整體出口價格及進口價格分別上升7.8%及8.1%。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2月出口貨值年跌幅有收斂,但跌幅仍達8.8%,連跌10個月; 進口貨值年減4.1%,連跌8個月。 累計今年前2月出口貨值年減25.4%、進口年減18.9%。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估計,今年全年香港整體出口跌幅可能介於5至10%。 很顯然,香港重要的貿易產業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
盡管政府相繼宣布放寬防疫抗疫措施,訪港的旅客人數有所回升,但統計人數仍低於疫情前水平,只回復到疫情前高峰期的三成。
以內地旅客計,按2019年初的高峰,1月內地旅客來港人次多達550萬人,即每日有18萬人次。 這些年,內地居民是在今年二月初才首次突破每日入境人次超過二萬人,之後曾出現「爆炸式」增長,3月18日更一度一天突破十萬人次,但總計三月也只有190萬人次,是高峰時的三成三。
香港面臨著缺錢缺貨缺人,同時還要面對內外夾擊的困境,如不乃早改變恢復香港的吸引力,未來則更難。
「海南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成為內地發展的熱門話題。 獲國家重點發展政策支持,海南島除了建立自由貿易港外,還獲得免稅購物政策,變身購物天堂。 海南已全面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確保今年具備封關硬件條件、明年完成封關各項準備、2025年底前實現全島封關運作。 這意味著海南島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港,從而激發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海南自貿港對標香港,對香港是很大的挑戰。
一邊是海南目標自貿港,另一邊是上海至力國際金融中心。 2020年發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上海首次晉陞全球第四,超越香港,僅次於紐約、倫敦和東京。 雖然這還有偶然性,但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確定的。
有人說,香港是不可取代的,這是相對內地的制度建設無法如香港般經濟自由、法治可信。 但香港不進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沒人取代你,你卻無力前行。 這樣的情況可能正在出現。
3月31日美國國務院發佈2023年度《香港政策法案報告》,政治化標籤下的香港,美國認為直接威脅其在香港的利益。 在核證美國法律下給予香港的待遇一事上,美國國務卿核實,按照美國法律,香港不應獲得如同它在1997年7月1號前按美國法律所得到的待遇。
事實上,美國修訂《出口管理條例》,已將香港從條例內的目的地清單中刪除。 美國視香港與中國內地一視同仁,目的是要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相關的削弱措施還會陸續出現。
年初,美國駐港澳總領事梅儒瑞出席一個線上論壇時,特別提到,過去兩年估計共有1.5萬名在港的美國人決定離開香港,而目前仍有約1300間美國公司在港。
只要留的住大部分外資、外商,香港仍然保有吸引力,重要的支柱產業有競爭力,香港才會有集聚效應。前堵後追,留給香港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