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歐中關係愈加複雜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6日北京訊)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與李強會晤時表示,歐中關係近些年來變得更為複雜。

她在推特上發布的相關影片中說:「中國對歐洲非常重要,雙方相互依賴,有著長期的共同歷史。」她說,雙方都從關係中獲益匪淺。「然而,近些年來,歐中關係變得更為複雜。重要的事,我們今天共同討論關係中的所有方面。這將有助於歐盟和中國探索一個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環境。」

馮德萊恩還提到她的父親恩斯特‧阿爾布萊希特(Ernst Albrecht),後者曾在1980年代作為德國下薩克森州長訪問中國。馮德萊恩稱,當時,她的父親簽署了中國一個省與德國一個聯邦州之間的最早的合作協議之一。

歐洲報紙紛紛發表文章評論「馬馮中國行」

繼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問北京之後,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先後飛抵北京,開啟了二人的中國行。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歐中關係一直很緊張。歐洲一些國家的報紙紛紛發表文章評論「馬馮中國行」。

拉脫維亞報紙《獨立早報》(Neatkarīgā Rīta Avīze)寫道:「這是一石二鳥的做法。馬克宏不僅將證明法國在歐盟中具有重要的決定性作用,而且他還將試圖向中方保證,他代表歐盟所有27個成員國說話。因為人們不應該認為法國總統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在與習近平會談時會持有不同的觀點。」

荷蘭《人民報》(de Volkskrant)評論寫道:「歐盟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很緊張。一項重要的投資協議自2021年以來一直被擱置,布魯塞爾最近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減少與中國的貿易風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北京對俄羅斯的支持在歐洲引發惡感。但與此同時,歐洲在經濟上依賴中國,不想被捲入美中之間的權力游戲。」

西班牙《先鋒報》(La Vanguardia)評論寫道:「歐盟政治和外交在中國的出場隨著幾天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華而拉開序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法國總統馬克宏隨後也開啟了他們訪問中國的行程。馮德萊恩和馬克宏想談論的主要議題是烏克蘭的戰爭和歐中貿易關係。歐盟支持在烏克蘭實施和平計劃,但是對中國的倡議持懷疑態度。儘管如此,歐洲希望去探索,習近平(在烏克蘭戰爭中)是否可以發揮調解作用。」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Frankfurter Rundschau)評論道:「和一個像中國這樣相當困難的夥伴保持力量平衡,這符合戴高樂主義的公式,對法國這種政治大國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可以想像,馬克宏把馮德萊恩帶在身邊是有意識地想發出雙重訊號:法國和歐洲都願意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但是對中國在烏克蘭衝突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國危險的人權狀況仍持批評態度。馬克宏和馮德萊恩兩個人就像是唱紅白臉組合,帶著互為補充的訊息。」

金融時報:俄烏戰爭將定義歐盟與中國關係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期間,北京宣布與莫斯科締結「無上限的夥伴關係」,讓許多歐洲人清楚體認到中國成為體制對手代表的意義。

俄羅斯殘暴侵犯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性後,中國沒有捍衛全球秩序與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現在看來反而把實現自己的野心看得更加重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在莫斯科跟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說:「我們正在見證百年未見之大變局,我們應該一起推動它。」

北京以低價採購大量的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協助替克里姆林宮的戰爭機器提供資金。西方情報機構一致認為中國尚未向俄國提供大量武器,但目前還不清楚如果烏克蘭在戰場占上風,中國是否將持續保持克制。

中國已為協調終結俄烏戰爭提出一系列原則,但如果不承認俄羅斯違反那些原則,以及只要習近平拒絕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會談,中國聲稱將擔任和平斡旋者的說法都將只是空談。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俄烏戰爭對歐盟而言是一個變革性時刻,迫使歐盟對能源、經濟與安全政策做出痛苦改變。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週發表直率且論點清楚的演講時說,北京是否助俄羅斯作戰行動一臂之力,或者真正扮演和事佬從中斡旋,將成為形塑歐盟與中國未來數年關係的「決定性因素」。

近年來,歐盟對中國的態度日趨強硬,因為中國採取不公平的貿易與限制性投資作法、對其視為「不友善」的國家施展強制性外交手段,以及侵犯人權。

歐盟執委會2019年表示,歐盟應該把中國視為合作夥伴、競爭對象與體制對手看待。這在當時為歐盟與中國關係勾勒出巧妙的框架,但卻不被歐盟最強大的國家德國接受,柏林當局持續將發展商業關係列為優先要務。

金融時報指出,歐盟必須重新定義與中國接觸的條件。如同范德賴恩所說的,「中國已從『改革與開放』時代翻頁,朝新的『安全與控制』時代前進」。對歐盟而言,這意味著首先要把中國當作體制對手看待,採行能降低中國風險的政策。

報導又提到,這不代表在氣候變遷或核擴散議題上放棄夥伴關係,也不代表經濟脫鉤,因為這不實際也不是大家樂見的。另一方面,與俄羅斯中斷貿易關係凸顯歐洲企業無法忽視對中國龐大市場帶來銷量與獲利的依賴。

去風險化作法能讓歐盟變得更積極且更敏銳。歐盟必須辨識自己的弱點與對供應鏈的依賴性,且應該運用貿易與其他防禦措施,阻止中國利用歐盟的市場開放性。此外,歐盟應該賦予新的權力,像是讓歐盟有權審查涉及敏感與軍民兩用科技的對外投資。然而,現在的問題在於,歐盟政府是否準備好在新的中國政策上團結一致。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