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29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399天。
♦面對俄羅斯侵略,德國與英國提供的主力戰車目前陸續運抵烏克蘭。烏克蘭地面部隊指揮官瑟爾斯基說,烏克蘭的目標是耗盡試圖占領烏東小城巴赫姆特的俄軍,並對其造成重大損失。
♦在電影「星際大戰」中飾演「路克天行者」的男星馬克漢米爾獻聲烏克蘭空襲警報應用程式,每當俄羅斯對烏國發動空襲,就會出現他嚴肅但平靜的聲音,敦促烏克蘭人趕緊避難。
Air defenses now firing in Ivano-Frankivsk, in the west of the country, missiles reported heading towards Ternopil, to the north-east of Ivano-Frankivsk, group of missiles has changed course, heading for Kyiv, ETA 5 mins. Just got air raid alert on app.
— Euan MacDonald (@Euan_MacDonald) January 14, 2023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周二明確表示,美國贊成設立審判俄羅斯侵烏特別法庭。發言人說:“美國支持設立一個專門用於審判俄羅斯侵烏罪行的特別法庭。該法庭的形式是一個植根於烏克蘭司法系統並包括國際元素的國際法庭。”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3月28日在線上出席專題討論會時警告說,應提防那些“看似善意的努力”,“例如,呼籲停火,這可能會產生凍結衝突的效果,使俄羅斯能夠鞏固其已經取得的成果,並只是利用時間來休整,然後重新發動攻擊”。同樣以線上方式出席會議的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則強調:“我想說清楚——俄羅斯必須從烏克蘭每一平方米的領土上撤出。不應誤解撤軍這個詞的含義。”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接受美聯社透問時,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烏克蘭。
澤連斯基在一列從北部蘇梅開往首都基輔的列車上接受訪問,表示希望與習近平對話,已準備好在烏克蘭與對方會面,又說在烏俄全面戰爭前,曾經與習近平聯絡,但開戰超過一年以來,並無這樣做過。澤連斯基認為,習近平早前國事訪問俄羅斯,對莫斯科來說可能效果並不理想,因此俄羅斯總統普京才會在習近平訪俄行程結束後,宣布將戰略武器部署到鄰國白俄羅斯,以轉移得不到中國軍援承諾的視線。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早前表示,中方一直宣導政治解決危機、推動勸和促談,與各方保持溝通,在當前形勢下各方應聚焦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外交努力,共同推動局勢緩和。
分析:
拜登“民主峰會” VS 習近平“新秩序”–美中國際領導權爭奪正酣
斯洋
美國總統拜登倡議的第二屆民主峰會星期二(3月28日)拉開帷幕。在普京繼續侵略烏克蘭以及中俄準備聯手打造全球“新秩序”之際,尋求建立一個捍衛民主,反威權主義的統一戰線是本屆民主峰會的主旨之一。分析人士指出, 美中對國際領導權的爭奪正處於緊張時刻,而烏克蘭戰爭的結局對這場爭奪至關重要。
五國聯手主辦第二屆“民主峰會”
第二屆民主峰會星期三正式開幕,但星期二開始,美國政府開始舉辦一些內閣級別和次內閣級別的主題活動,以突出峰會的關鍵主題,包括烏克蘭戰爭、打擊腐敗、技術對民主的影響、獨立媒體等。
與上一屆峰會不同,美國邀請了贊比亞、哥斯達黎加、韓國三國總統和荷蘭首相,與拜登總統一起主持第二屆峰會。這幾位領導人都將發表主旨演講,每人側重一個重點,強調民主在促進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全民正義、制度建設、應對全球挑戰以及促進包容和平等方面的優勢。
全球共有121個國家的領導人受到邀請,比首屆峰會多出八個。這幾個國家大多數來自非洲,包括坦桑尼亞、科特迪瓦、岡比亞、毛里塔尼亞以及莫桑比克。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民主與人權高級主任羅布·伯辛斯基(Robert Berschinski)3月22日在華盛頓新聞中心舉行的外媒發布會上說,這些國家展示了“推進民主的政治意願”。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搭建一個大帳篷”(pitch a big tent)。很多媒體報導,這是為了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展示的“聯盟秀”形成對比。
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保衛民主聯盟主任勞拉·梭頓(Laura Thornto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雖然民主峰會存在一些問題,但舉行這樣的峰會非常重要,因為民主正處於“轉折點”。
“我們看到獨裁者真正結成同盟。他們在分享策略,分享想法,互相資助,提供信息運營支持。所以,我們民主人士也需要這樣做。我們需要像我們的對手摧毀民主一樣投入同樣的精力和組織來維護民主。”
2021年1月6日前總統特朗普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美國民主遭受損傷,當年12月,拜登試圖通過首屆民主峰會重新宣示美國的領導地位。
分析人士說,如果說第一屆峰會是民主在倒退的背景下舉行的,那麼這次峰會召開的背景是威權主義進一步上升,特別是在中俄為重塑世界秩序採取越來越多措施的時候。
美國司法部副部長麗莎·摩納哥(Lisa Monaco)3月28日在華盛頓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舉辦的活動中指出:“專制政權正在更富創意、更加厚顏無恥地削弱民主機構,在全球範圍內傳播腐敗和動盪。”她說:“美國及其盟友和合作夥伴必須團結起來反對這些努力,而這正是民主峰會的內容。”
烏戰結局關係兩個秩序的勝敗
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是威權對美式民主和美國領導的現行國際秩序的最大侵犯。
烏克蘭如何實現公正持久和平是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為這次峰會在國務院主持的一個小組會議的主題。星期二(3月28日)的討論會原定邀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表主旨演講,後來由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替代出席。討論會上,庫列巴提出了烏克蘭的和平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
來自法國、捷克、以色列、意大利、馬拉維、利比里亞、阿根廷、日本的外交部長都表達了對烏克蘭、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支持。他們說,他們希望烏克蘭獲得和平,但僅僅是停火是不夠的,必須是公正和持久的。
法國外長卡特琳·科隆納(Catherine Colonna)透過翻譯強調,“讓我們獲得和平與穩定的國際法必須得到尊重……我們不能讓俄羅斯贏得這場戰爭。這樣的風險太大。讓我們聯合起來,讓我們再次同時行動。”
意大利外長安東尼奧·塔亞尼(Antonio Tajani)則表示,“我想認清這一點非常重要。現在的競爭是民主與獨裁之間的競爭。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捍衛我們的價值觀、民主、人權,這很重要。我們不僅需要在烏克蘭問題制定戰略,還要製定戰略(在其他地方)阻止俄羅斯。”
日本國外務大臣林芳正(Hayashi Yoshimasa)在事先錄好的視頻中說,不能讓世界重回“叢林時代”。他說:“我們要維護以法治為基礎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各國不分大小,都可以根據國際法自由作出決定。”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保衛民主聯盟主任梭頓認為,烏克蘭戰爭如何結束將對未來幾十年產生影響,捍衛烏克蘭就是捍衛自由主義的世界秩序。
“如果我們不向烏克蘭提供它需要的支持,如果我們允許普京佔領烏克蘭的部分土地,這向各地獨裁者發出的信號是,嘿,看看我們能做什麼。如果我們全力以赴支持烏克蘭,保護烏克蘭、保護它的主權、自由和民主,那麼這就是我們所有民主國家、我們所有主權國家以及我們自由的勝利。”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歐亞中心高級主任、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約翰·赫布斯特(John Herbst)星期一在一場有關習近平和普京最新會晤的影響的研討會上說,美國及其盟友必須確保普京無法在烏克蘭取勝,這對維護讓世界保持了75年和平與繁榮的現行國際秩序非常重要。
他還說,擊敗俄羅斯不僅會阻止普京,也會讓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三思。
“我想習近平想知道,如果美國30年前的技術正在烏克蘭擊敗俄羅斯軍隊,現代美國技術會對中國對台灣的兩棲作戰產生什麼影響?”
中俄試圖打造國際新秩序
習近平上星期出訪俄羅斯的一個瞬間引起西方和媒體的高度關注。在普京為他舉行的國宴結束後,習近平向普京告別時說:“這也是百年變局的一部分,我們共同來推動它。”普京回應說:“我同意”。
雖然中俄雙方都否認兩國是聯盟關係,但分析人士指出,中俄已經在實質上結盟。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政治科學教授、《注定戰爭:美國和中國能否逃脫修昔底德陷阱?》一書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最近撰文說,雖然沒有宣布聯盟,但是習與普京的關係對全世界影響最深遠,這種關係變得比華盛頓如今的正式同盟更為重要。
他說:“因為習近平和普京不僅是現在的中俄兩國領導人,還是任期實際上沒有截止日期的領導人,美國必須明白它正在與之對抗的是全世界影響最為深遠的聯盟。”
對習近平來說,打造新秩序,“以中國方式改變世界”可能是他第三任期的重要使命。美國之音特約評論員鄧聿文在給美國之音的專欄文章中寫道,“如果過去中國對美國和西方的圍堵與打壓,更多采取的是一種被動的回應和反擊”,“那麼,從2月開始,北京不再只是被動反擊,開始積極對全球多邊主義和世界秩序建構論述並落實為行動。”
中國近期推出了《全球文明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2022年9月,中國還曾提出《全球發展倡議》。中國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前,推出烏克蘭的和平計劃。分析認為,這些都是中國要建立有別於美國領導的新秩序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中國還對美式民主進行攻擊。3月20日,中國外交部公佈“2022年美國民主情況”的報告,不僅對美國民主,還對“民主峰會”進行抨擊。報告說,美國“儘管自身問題成堆,美國卻仍居高臨下,指手畫腳,充當民主教師爺”。
3月23日,中國還舉辦了第二屆“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論壇。在論壇上,中國再次強調了自己是“全過程民主”,再次指責美國輸出自己的“民主模式”、對別國進行所謂“民主改造”,呼籲“各國應當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尊重別國民主發展道路。”
中國新秩序以“南南國家”為目標
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民主國家普遍認為,中國的烏克蘭12點和平計劃既沒有對俄羅斯問責,也沒有提出俄羅斯必須從烏克蘭撤軍。俄羅斯總統普京卻表示,該計劃可作未來和平談判的基礎,並把拒絕和平的責任推卸給烏克蘭、美國和西方。
但是這樣的計劃,包括習近平的新秩序卻在“南南國家”有影響力。“南南國家”正是習近平兜售“新秩序”的目標。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舒曼(Michael Schuman)認為,與中國改革開放時注重發展與美國和西方的關係不同,第三任期的習近平正在進行重大的外交政策調整,回歸過去,注重發展中國家的關係。
他星期一在大西洋理事會的研討會上說:“我認為現在習近平基本上是在用完全相反的眼光看待西方,即美國及其合作夥伴一心想要遏制中國。而中國要實現其所追求和應得的偉大復興的唯一途徑基本上就是製定新的外交政策。這意味著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這意味著重新調整其主要的努力方向,從西方轉向全球南方。”
他說,中國覺得自己有關外交、人權和民主的理念會在南南國家有一定的土壤。“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威權政府國家或是對美國的民主價值觀以及西方人權觀感情複雜的國家獲得一些支持(gain some ground)。”
其中,成員包括俄羅斯和中國的“金磚五國”(BRICS)對中俄的接受程度最有代表性。
在中國外交部公佈烏克蘭和平計劃之後,巴西政府表示支持中國提出的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原定本月底訪問中國,後來因為身患肺炎不得不延遲行程。
印度也一直沒有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而且與中國一樣以比較低廉的價格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南非2月份還與俄羅斯和中國舉行了聯合軍演。
面對中國的挑戰,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的高級主任大衛·舒爾曼(David Shullma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國和盟友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源給發展中國家,“使這些國家不會完全依賴中國,也不會在政治問題上站在中國一邊。”
不過,大西洋理事會的高級研究員邁克爾·舒曼認為,美國應該加強敘事, 強調民主的重要性,包括強調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
“經常被忘記的一點是,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對中國有多重要。習近平最近在講話中提到中國現代化不等同於西化,其實不是這樣的。中國的現代化完全就是(因為)與西方的關係。”
2023年3月29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烏軍攻擊頓內茨克俄軍總部 12名俄軍死亡
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戰爭持續中,烏軍收到來自西方各國的軍元後開始扭轉戰局,推特流出一段影片,有消息指出烏軍以「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攻擊頓內茨克市區(Donetsk)的一處俄軍總部。
🔥 In #Donetsk, #HIMARS "visited" the Russian headquarters. New video
On Monday,March 27, the Armed Forces of Ukraine with HIMARS fired at the Rosguard headquarters in occupied Donetsk. As a result, 12 occupiers are 💀💀💀 right away, and about 60 are in the hospital. 🤕🤕🤕 pic.twitter.com/VUFQ5VnQmR
— ✙ Albina Fella ✙ 🇺🇦🇬🇧🇫🇷🇩🇪🇵🇱🇺🇸🇨🇦🇦🇺 (@albafella1) March 28, 2023
推特帳號「@albafella1」PO出一段影片,影片中可以看到消防人員正在拉水線嘗試撲滅火勢,拍攝者前方的建築物幾乎全毀,遠處還有火光正在燃燒。
「@albafella1」在推文中表示,「3月27日烏克蘭武裝部隊使用海馬斯向被俄羅斯佔領的頓內茨克市區的俄軍總部開火,12名俄軍死亡,約60人受傷送醫治療中。」
●澤連斯基會原能總署長 憂札波羅熱核電廠安全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告訴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在俄羅斯仍然控制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的情況下,不可能恢復核電廠安全。
在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葛羅西訪問札波羅熱核電廠之前,澤倫斯基和他在烏南札波羅熱州會面。
根據烏克蘭總統府聲明,澤連斯基告訴葛羅西:「如果俄羅斯軍隊和人員不立即從札波羅熱核電廠和鄰近地區撤離,任何恢復核安全與防護的倡議都注定要失敗。」
●白俄羅斯:西方施壓前所未見 故將接受俄部署核武
白俄羅斯表示,由於西方施加「前所未見」的壓力,因此不得不接受俄羅斯部署的核武,並堅稱此舉並未違反國際協議。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上週末宣布計劃在這個盟邦部署戰術核武,引來西方國家譴責。
白俄外交部表示:「白俄羅斯被迫做出回應,以強化自身安全和防禦能力。」
●烏克蘭宣稱在基輔擊落無人機 殘骸引發商店火警
烏克蘭當局表示,烏國防空部隊在首都基輔(Kyiv)附近擊落了俄羅斯的無人機,飛機殘骸碎片在一處非住宅區引發火災,但沒有人員傷亡。
路透社報導,基輔市軍政機關負責人波普科(Sergiy Popko)表示,俄羅斯派遣了12架無人機前來基輔,但烏克蘭防空部隊已識別並摧毀首都周圍領空「所有敵方目標」。
●德英主力戰車抵達烏克蘭 準備春季反攻登場
法新社報導,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y Reznikov)表示,他視察了部隊「新成員」-挑戰者戰車(Challenger)與德國貂鼠式步兵戰車(Marder),以及美洲獅裝甲車(Cougar)與來自美國的史崔克裝甲運兵車(Stryker)。這些重裝備都將參與烏克蘭可能發起的春季反攻行動。
德國「明鏡周刊」(Spiegel)報導指出,柏林已交付18輛先進的豹式戰車(Leopards),最後一批戰車已於上週末離開德國,然後在邊境移交給烏克蘭。
●烏克蘭堅守巴赫姆特 指揮官稱目標是耗盡俄軍
莫斯科認為奪取巴赫姆特(Bakhmut),對其完全控制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工業區(Donbas)的努力非常重要。
烏克蘭地面部隊指揮官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在發布於通訊應用程式(App)Telegram的影片中說:「他們並沒有停止試圖包圍和占領這座城市。」
「到今天為止,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消耗敵人的壓倒性力量,使他們遭受重大損失。這將創造必要條件,幫助解放烏克蘭土地和加速我們的勝利。」
國際反應:
俄烏戰爭一年多來,烏克蘭國際軍團中志願軍魚龍混雜
松仁
在硝煙瀰漫的烏克蘭戰場上,人們常常聽說俄羅斯在戰況激烈時投入戰鬥的瓦格納(Wagner)僱傭兵集團。但是其實在烏克蘭這一邊,也有一支魚龍混雜的“國際軍團”,其中就不乏自發從美國前往烏克蘭參戰的“志願軍”。
紐約時報星期六(3月25日)發表的一篇長篇調查報導顯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數以千計的美國人自願前往烏克蘭參戰,協助烏克蘭軍民抵禦俄羅斯侵略者。這些人號稱擁有軍事背景、金錢或武器供應。而這些志願軍家鄉的媒體讚揚他們的勇氣和擔當,向他們提供的捐款甚至高達幾百萬美元。
俄烏戰爭持續一年多之後的今天,許多這些自發從軍的志願軍卻在進行內鬥,所作所為恰恰傷害到烏克蘭反侵略戰爭的努力。有些人揮霍浪費了捐助人的錢財,有愧于外界對他們勇氣和正義的讚譽;另一些人則打著慈善的幌子,試圖從戰爭中謀取私利。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弗吉尼亞州一位退役的海軍陸戰隊中校正因為可能非法出口軍事技術而遭到聯邦政府的調查;一位退役陸軍士兵抵達烏克蘭之後,目的竟然是為了叛國投誠俄羅斯;一位來自康乃狄克州的男子編造其服役的歷史,在社媒上直播戰場上的戰況,包括他自己的確切位置,並吹噓他如何可以輕鬆獲取各種美國武器;還有一位美國建築工人計劃使用假冒的護照將巴基斯坦和伊朗人偷渡進入烏克蘭。
紐約時報報導說,更離譜的是一家較大的志願組織因為權力鬥爭而發生了內訌,其中涉及的一名男子不僅妄稱他曾服役於美國海軍陸戰隊,而且吹噓他是長角牛排館(LongHorn Steakhouse)的助理經理。這一爭執一年前還上了澳大利亞的電視真人秀節目。
紐約時報認為,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居然都可以在烏克蘭防衛作戰中找到各自的位置,主要與美國政府在援助烏克蘭問題上留有一手有關:拜登政府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金錢,但是拒絕向基輔提供專業的軍人。這就意味著那些在美軍參與的戰爭中根本無法接近戰場的人居然就有機會毫無顧忌地接觸和使用各種美國援助的武器和軍事裝備。
紐約時報報導說,那些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立即自願前往烏克蘭參戰的志願者中,很多人都表現得無私無畏,有些還為此獻出寶貴的生命。外國志願者曾在烏克蘭戰場上救助平民和傷員,並且與烏克蘭部隊肩並肩,英勇頑強地抵禦和攻擊俄羅斯侵略軍。還有一些志願者發動募捐行動,為烏克蘭籌措關鍵而又緊缺的物資。
但是在這場已經歷時一年多的戰爭中,這種各自為戰的策略根本無法區分哪些是訓練有素的志願軍,而哪些又是毫無作戰技巧又不懂紀律、對反侵略戰爭毫無助益的人。
紐約時報記者查閱了志願者或志願軍內部100多份文件並採訪了30多位志願者、戰士、募捐者、捐助者、以及美國和烏克蘭的官員。有些人因為事涉敏感而不願具名。
這些研究和採訪發現,自從俄烏戰爭爆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呼籲國際協助以來,一系列的欺騙、錯誤和爭吵嚴重影響和阻礙了烏克蘭徵集國際軍團志願軍的努力。
“烏克蘭的每一位朋友如果想加入烏克蘭捍衛國土,請過來吧,”澤連斯基當時說。“我們將給你們武器。”
好幾千人響應了澤連斯基的號召。一些人加入了烏克蘭為外籍志願者組建的國際軍團。另一些人則參與支援或募款活動。由於烏克蘭首都基輔也遭到襲擊,烏克蘭政府根本無法對新抵達的外國志願者進行甄別。因此過去有不良紀錄或偽造服役歷史的人也順利加入並固執地留在國際軍團或其他志願軍組織。
烏克蘭軍方在被問及這些問題時不願談論具體的人與事,但是清楚表明烏方保持高度警惕,因為俄羅斯特工經常性地試圖滲透志願軍組織。
“我們調查這些案子,並將涉案者送交執法部門,”烏克蘭軍事情報界的代表安德里·切爾尼亞克(Andriy Cherniak)對紐約時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