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364天:俄全面入侵近1年 聯合國:烏克蘭逾8000平民喪生

拜登總統在華沙會晤波蘭總統杜達後在皇家城堡發表演說。(2023年2月21日)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22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364天。

俄羅斯總統蒲亭2022年2月24日下令全面入侵烏克蘭,迄今已造成數十萬人傷亡、多座城市被毀並重創烏克蘭經濟。

隨著俄烏戰爭即將滿一年,法新社用數字說明這場衝突帶來的慘重代價。

●數十萬將士折損

根據挪威最新估計,有18萬俄羅斯士兵和10萬烏克蘭士兵在這場衝突中傷亡;其他西方消息來源估計,俄烏戰爭開打至今,雙方各有15萬人死傷。

相較之下,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的長達10年戰爭中,約有1.5萬名蘇聯戰士陣亡。

●數萬平民死傷

歷經3個月的猛烈轟擊,俄軍去年5月下旬取得對馬立波(Mariupol)的控制權,讓這座烏克蘭東南部港市淪為屍橫遍野、滿是瓦礫堆的「死城」。

基輔稱至少有2萬烏克蘭平民喪命,西方消息人士則說,烏國約有3萬至4萬名平民在衝突中死亡。

聯合國估計有2.1萬平民在戰爭中傷亡,但表示實際數字可能遠高於此。

烏克蘭當局說,至少有400名兒童遇害。

●潛在戰爭罪行

歐盟司法執行委員雷恩德斯(Didier Reynders)說,各方在這段期間,大約通報了6.5萬起潛在戰爭罪行。

聯合國調查人員指控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大規模」戰爭罪,包括轟炸、處決、酷刑和駭人聽聞的性暴力。

基輔指控莫斯科將超過1.6萬名兒童強行驅逐到俄國或由俄羅斯支持的分離主義者控制的地區。

在此同時,若干非政府組織也譴責烏克蘭侵犯俄羅斯戰俘的人權,但規模要小得多。

●戰線綿延1500公里

東部戰線上,多座村莊和城鎮成了廢墟,地上遍布巨大的坑洞。

精疲力盡的士兵躺在泥濘的戰壕底部,而沉悶的砲火聲在頭頂作響。

在綿延1500公里戰線上,被許多烏克蘭士兵稱為「人間地獄」的巴赫姆特鎮(Bakhmut)是雙方激戰的熱點之一。

鎮上仍有數千平民躲在沒水沒電的地窖裡,必須冒著極大風險外出呼吸新鮮空氣、尋找食物、水和燃料。

●重創經濟

世界銀行(World Bank)去年10月表示,在戰爭蹂躪下,烏克蘭2022年經濟料將萎縮35%。

基輔經濟學院(Kyiv School of Economics)1月估計,烏國基礎設施損失金額高達1380億美元。在這個以出口穀物和葵花籽油聞名的國家,戰爭為農業部門帶來了超過3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烏克蘭政府表示,約有3000所學校和239個文化遺址受創。

烏克蘭政府、歐盟執委會和世銀的聯合評估發現,烏克蘭戰後重建將耗資約3490億美元。

●數以百萬計難民

聯合國難民署(UN Refugee Agency)表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已有超過800萬烏克蘭人被迫逃離祖國,成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難民危機。

烏克蘭境內還有超過500萬人流離失所。

莫斯科表示另有500萬人在俄羅斯尋求避難,基輔當局則指控俄羅斯「強制撤離」烏國公民。

●西方軍事援助

根據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截至去年11月的統計,烏克蘭盟友已承諾提供超過4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上述數字不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幾個歐洲國家1月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的現代主力戰車。

戰爭如今即將屆滿週年,過去一年每月重要戰況。

● 2022年2月

俄軍攻擊烏克蘭首都基輔及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意圖推翻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政府。許多專家預期基輔會迅速淪陷,然而經歷數週交戰,俄軍反因烏克蘭頑抗而受挫。隨俄軍撤離基輔周邊與哈爾科夫,暴行證據也隨之浮現。

● 2022年3月

俄軍在烏克蘭南部奪取赫松(Kherson)地區,包括省會,目標在拿下烏克蘭海岸。莫斯科當局嘗試將2014年併吞的克里米亞半島與烏南占領地打通,建立連結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的「陸橋」。2014年,頓巴斯的頓內茨克(Donetsk)與盧甘斯克(Luhansk)2州部分地區在俄國扶植下成立分離政府。

根據聯合國統計,2022年3月烏克蘭死亡的平民人數,遠高於過去一年的任何一個月份。

● 2022年4月

4月初俄軍發射飛彈攻擊頓內茨克州城市克拉莫托斯克(Kramatorsk)一處火車站,造成平民50多人死亡。這次襲擊打響了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V. Putin)下令奪取整個頓巴斯地區的戰役。

● 2022年5月

亞速海(Sea of Azov)的工業港口城市馬立波(Mariupol)遭俄軍猛轟長達數週,造成數以千計平民喪命。烏軍死守亞速鋼鐵廠(Azovstal)成為抗俄象徵。然而隨最後一批守軍於5月投降,俄軍宣稱亞速鋼鐵廠獲「完全解放」。

● 2022年6月

烏軍在南部港市敖德薩(Odesa)外海、黑海戰略前哨蛇島(Snake Island)豎起國旗,自俄軍手中奪回。烏克蘭在4月擊沉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Moskva),又於2個月後奪回蛇島,不僅成功化解敖德薩的威脅,也讓俄國海軍灰頭土臉。

● 2022年7月

經數週血戰,烏克蘭在盧甘斯克地區最後一個主要據點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淪陷,但自此之後,俄軍在占領頓巴斯地區上就無太大進展。

● 2022年8月

烏克蘭在赫松地區發起反攻,藉由西方提供的武器系統支援,例如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簡稱海馬士)鎖定俄軍基礎設施打擊。烏克蘭也對俄軍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空軍基地發動攻擊。

● 2022年9月

烏克蘭軍隊發起快速反擊,奪回東北部哈爾科夫州(Kharkiv)絕大多數聚落,取得戰場主動,之後也奪回烏東頓內茨克州重鎮利曼(Lyman)。

● 2022年10月

克里米亞半島連接俄羅斯本土的克赤大橋(Kerch Strait Bridge)爆炸,重創俄軍載運補給路線。2天後俄國從陸海空對烏克蘭城鎮發動攻擊,目的在重創烏克蘭能源基礎建設。

儘管國際強烈譴責且俄軍並未拿下相關地區全境,俄羅斯仍宣布吞併烏克蘭盧甘斯克、頓內茨克、札波羅熱(Zaporizhzhia)和赫松(Kherson)4州。

● 2022年11月

俄軍迫於壓力棄守赫松市,退到第聶伯河(Dnipro River)東岸,烏克蘭取得重大勝利。

● 2022年12月

儘管地面戰場沒有太大進展,烏克蘭卻使用無人機,深入距離數百英里外、位於俄羅斯境內且駐有戰略核打擊部隊的軍事基地攻擊,讓俄國難堪。

● 2023年1月

烏克蘭軍隊攻擊俄國控制的烏東頓內茨克城鎮馬克耶夫卡(Makiivka)一處軍營,俄國官方公布有89人陣亡。烏克蘭則稱有數百人傷亡。

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負責進攻頓內茨克州(Donetsk)的巴赫姆特(Bakhmut),拿下巴赫姆特成為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一大目標。

● 2023年2月

烏國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訪問歐洲,要求西方國家支援更多主力戰車。

曾擔心軍援烏克蘭會導致衝突升級的德國迫於盟邦壓力,同意援烏豹2(Leopard 2)主力戰車,並允許同樣有豹2的波蘭等國將戰車援助烏克蘭。

巴赫姆特戰況之慘烈,被形容為「絞肉機」。(擷取自Telegram)

俄羅斯去年2月24日全面入侵鄰國烏克蘭,衝突即將屆滿一年,顛覆烏克蘭國界以外部分世界秩序。法新社整理這一年來重要地緣政治面貌的轉變。

● 新的合縱連橫

俄烏戰爭已加劇衝突與對峙,各國圍繞華府、北京各組陣營的趨勢也益發明顯。

歐洲聯盟(EU)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去年12月說:「我們已經變成一個失序的多極世界,所有東西都是武器:能源、數據、基礎建設、移民。」

「地緣政治這個字極其重要,一切都是地緣政治。」

中亞、高加索、巴爾幹、非洲、亞太等地區,已成為中國、歐盟、俄國、土耳其等強權競逐影響力的角力場,手段包括基礎建設融資計畫,或是敲定貿易、軍事、外交合作協議等。

俄烏戰爭進一步動搖原有局勢,弱化俄國對中亞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控制,並為土耳其開創斡旋者的新角色。

智庫「法國地中海戰略研究基金會」(FMES)負責人哈祖(Pierre Razoux)說:「這種混亂重組確實存在,但可能只是暫時。」

「無可避免的是,戰爭結束後,俄國與歐洲會變弱、精疲力竭,從中得利的兩大贏家將是美國與中國。」

● 俄國受制於中國

中國追求在2049年前成為全球領導強權,鑒於這項長期戰略目標,中國必須關心俄烏戰爭。

雖然北京在俄烏衝突採取支持莫斯科的立場,但仍避開與西方鬧翻。

歐盟「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亞洲事務分析家艾克曼(Alice Ekman)說:「中國並未保持距離,而是鞏固(與俄羅斯的)緊密關係。」

愛沙尼亞情報單位也在本月公布的年度報告中說:「僅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作戰支援有限,而把這看作是跟俄國保持距離,可能言之過早。」

艾克曼表示,支持雖不代表全面結盟,中國挺俄程度也不若華府對烏克蘭,但「我們必須注意一個事實:(中俄)經濟關係已經強化」。

事實上,俄烏戰爭使莫斯科面臨淪為北京附庸或衛星國的風險。

經濟學家兼制裁議題專家德瑪雷(Agathe Demarais)說:「俄國當前處境無法跟中國平起平坐協商,中國將對俄國予取予求,且未必給俄國想要的東西」,例如武器和重要電子零組件等。

不過,艾克曼也認為意識形態可能比經濟失衡更重要,中俄這段關係不應該只用理性角度分析。

哈祖則認為,克里姆林宮也有意識地把籌碼押在多元化的地緣政治、經濟、戰略關係,對象有土耳其、中東、伊朗、非洲,藉此限制對中國的依賴程度。

而且俄國核子武器庫遠大於中國,也能避免俄國徹底稱臣。

● 歐洲重要嗎?

對於歐盟而言,俄烏戰爭既是一個展現自己能擔重任的機會,卻也有再度屈從華府的危險。

一位不願具名的歐洲決策高層說:「歐洲表現不算太差,藉由軍事支援、難民援助、降低(對俄國的)能源依賴,從戰爭初期就展現出韌性,以及迅速反應的能力。」

「(歐盟)雖做到回應立即性需求,但它替未來以及自己在全球棋局的位置做好準備了嗎?恐怕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德瑪雷則說:「當前明顯存在兩個陣營,一邊是美國,一邊是中國及其盟邦與俄羅斯。歐洲是要當第三陣營,還是跟美國人同一陣線?」

哈祖表示,歐洲領袖現在與華府聯合支持基輔,希望加強與美國的關係,但他們了解,如果某個孤立主義候選人入主白宮,他們就可能被拋下。

現在有愈來愈多抱持大西洋主義的歐盟國家,看不到沒有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保護傘的未來。

歐盟除大致上已割捨俄國化石燃料外,還在尋找更多可以降低戰略依賴性的領域。去年3月,一場在法國凡爾賽(Versailles)的峰會列舉重要原物料、半導體、食品作為首要領域。

法國智庫「戰略研究基金會」(Foundation for Strategic Research)的戴爾特(Bruno Tertrais)表示,歐洲人正在承受過往「戰略拖延」之苦,他們拒絕行動,直到最後別無選項。

不過歐盟仍將努力在結束俄烏戰爭的協商中,力爭一席之地。戴爾特表示正如俗話所云「不為刀俎,即成魚肉」。

● 美國轉向亞洲

2009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預言「美中關係將形塑21世紀樣貌」,預示華府將把焦點從大西洋世界轉向太平洋。

然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顯示,對於曾任歐巴馬副手的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而言,對歐洲鬆手可能沒那麼容易。

法國將領圖茹斯(Bertrand Toujouse)說:「俄國阻礙美國把重心轉向中國。美國必須相對迅速解決歐洲這邊的問題。」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研究員德梅歐(Giovanna De Maio)說,拜登現在得求取平衡。德梅歐強調,美國政界正「加強呼籲盡速解決這場衝突」,而且在野的共和黨早對拜登政府持續軍援烏克蘭感冒。

不過俄烏戰爭仍為美、中在台灣周邊的潛在衝突提供許多啟發。

駐日本美軍陸戰隊指揮官畢爾曼(James Bierman)近日告訴「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俄國在2014、2015年發動侵略後,我們認真督促替未來衝突做準備:訓練烏克蘭人、預置補給、確認我方可以從事支援的場所。」

「我們稱呼這樣做是戰區建立,而且我們正在日本、菲律賓和其他地方進行戰區建立。」

● 全球化遭受打擊

以美國與歐盟為首的盟邦除提供基輔當局武器,也試圖用嚴厲制裁來扼殺俄國經濟。

冷戰結束後被默認的全球貿易體系也感受到這些貿易措施的影響,不過這個體系早已問題重重。

德瑪雷在她的著作中寫道:「制裁填補了無效宣言與致命軍事行動之間的外交空間空隙。」

俄國是能源大國,而七大工業國集團(G7)與歐盟已對俄國出口的石油祭出價格上限,法國能源巨擘道達爾集團(Totalenergies)執行長普揚(Patrick Pouyanne)告訴法新社,這種制裁「終結(化石燃料領域的)全球市場」。

普揚問道:「一旦我們決定實施上限,而(沒實施制裁的)中國、印度等兩大買家可用不同價格向俄國人買油,那全球石油價格的概念又代表什麼意義?這種情況真的很陌生。」

強權也在其他領域一步步削弱昔日珍視的自由貿易原則,例如美國限制銷售特定電腦晶片給中國,或是印度暫停出口小麥等。

除這些自覺性行動的影響,還有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

德瑪雷說:「其實早在俄烏戰前就已出現世界分裂化的傾向,疫情和接踵而至的戰爭帶來雙重打擊,使分裂加速。」

● 生活成本危機

這場戰爭為人類3大基本需求─糧食、供暖、棲所的成本帶來連鎖反應,從非洲開發中國家到富裕的歐洲都無可倖免。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23年度「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 Report)指出,生活壓力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早已逐漸攀升,如今「一場全球生活成本危機已然來到」。

研究人員霍森(Naomi Hossain)與海洛克(Jeffrey Hallock)在德國「艾伯特基金會」(Friedrich Ebert Foundation)一份研究中寫道,儘管有些國家試圖降低衝擊,「2022年仍發生一波前所未見、關於每天基本需求負擔能力與取得管道的抗議」。

他們說:「在幾個國家,這類抗議進一步升級成更大型的國家政治危機,其特點為顯著的暴力情勢、人員傷亡,以及要求政治變革。」

非洲、中東國家受苦尤甚,因為它們得進口大量糧食,而財務幾無餘裕的全球窮國更是如此。

拜登與波蘭總統杜達於華沙會面

2023年2月22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俄全面入侵近1年 聯合國:烏克蘭逾8000平民喪生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今天說,自俄羅斯近一年前全面入侵以來,烏克蘭已有超過8000平民遇害,而且這個數據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數千人被認為已經喪生。

路透社報導,最新的死亡人數與2月稍早公布的7199人相比,大幅向上修正。聯合國人權辦公室還說,約90%的罹難者死於爆炸性武器。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圖克(Volker Turk)在聲明中說:「我們的數據只是冰山一角,平民的死傷令人難以忍受。」

聯合國烏克蘭人權觀察團(UN Human Rights Monitoring Mission in Ukraine)負責人包格納(Matilda Bogner)說,觀察團認為還有數千名平民的死亡數據有待統計,其中許多是在烏克蘭南部城市馬立波(Mariupol),該城目前在俄羅斯控制之下。

聯合國的死亡人數統計包括馬立波的2000名平民,馬立波遭俄軍圍困3個月,並將其夷為平地以前,當地人口約45萬。

包格納告訴媒體:「我們有尚未核實的資訊顯示,這些數據比我們記錄的高出數千,其中有一大部分來自馬立波。」

美國之音記者手記:淚灑赫爾松

赫爾松國際機場遍布的飛機引擎和其它部件殘骸,反映了烏軍對當時駐紮在機場的俄軍的猛烈攻擊。(2023年2月5日,美國之音博夏特拍攝)
我們在人行道上遇到了亞歷山大·彼得連科(Aleksandr Petrenko),當時,在清晨的一次轟炸後,工作人員正在清理碎玻璃。他唇上留著一撇濃厚的白鬍子,戴著黑色的冬帽,默默地跟我們打了招呼。Merry Berry Café 咖啡館和附近其它店面的招牌被毀了,所幸無人受傷。

他靜靜說了幾個字,向我們招手,讓我們跟著他,通過一道門,從樓後入內。

進了他的公寓之後,我們可以看出,早在爆炸之前,彼得連科唯一的臨街窗戶已經用木板釘起來了。俄羅斯去年3月占領了赫爾松,烏克蘭在八個月的苦戰之後,收復了這座城市。

如今,烏克蘭控制著城市,而俄羅斯則天天轟擊。

彼得連科兩間屋的公寓位於一條林蔭道上,附近是一家公園,定期遭到火力攻擊,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希望我們進來看看。一面牆壁擺滿了組織井然有序的光碟,兩張桌子上堆滿了電線,還有各種老舊電腦和其它設備。

我們很快就明白他想說什麼了,而且了解到他基本喪失說話能力。他給我們看了一張名片,上面簡單地列明他是“攝影師”。接著,他抽出了一疊洗印照片,坐在淺褐色的沙發上,我們的攝像師博夏特(Yan Boechat)坐在他旁邊,兩人翻起了這些照片。

美國之音攝影師博夏特(左)與赫爾松居民彼得連科翻開彼得連科拍攝的照片。 (2023年1月26日,美國之音希瑟·默多克拍攝)
美國之音攝影師博夏特(左)與赫爾松居民彼得連科翻開彼得連科拍攝的照片。(2023年1月26日,美國之音希瑟·默多克拍攝)

照片反映了美麗的夕陽景色,還有戲水的鴨子。還有一朵橙黃色的鬱金香以及一隻明黃色的蝴蝶的近景照。這些照片都是在赫爾松更為美好的歲月裡拍攝的。

他沒有說話,但堅持讓我們選擇幾張照片帶走,作為禮物。

頑強打掃

在幾分鐘的車程外,我們在一處公寓樓群停了下來,這裡的公共大院有一個巨大的彈坑。

炸彈是在1月擊中這裡的,讓大火和泥土撲向這些樓房的頂部。花園里布滿了碎玻璃和其它殘片,彈坑里積起了水,有大約兩米深。

赫爾鬆一處公寓樓群落的大彈坑。 (2023年1月26日,美國之音博夏特拍攝)
赫爾鬆一處公寓樓群落的大彈坑。(2023年1月26日,美國之音博夏特拍攝)

我們的翻譯帖木爾·索洛維約夫(Tymur Soloviov)走近一位女士。雖然周圍廢墟遍布,但她還是在打掃自己公寓旁的走道。

“你還好嗎?”他問,希望她能告訴我們更多關於這次轟炸的細節。

她語帶諷刺地回答說:“好極了。”她一邊走開,一邊用小掃帚惡狠狠地掃著,指向彈坑,嘴裡嘟囔說;“你可以看到有多好啊。”

因為她顯然沒有情緒跟記者聊天,所以我們開始離開。可是她大聲地分享了一個想法:“不管什麼白痴做了這件事,我祝愿他們去死,”她說。

愛犬回歸

在赫爾松城外,我們訪問了普拉夫季涅村。這裡曾是戰爭前線,如今只住了幾戶人家。

前往村莊的主要公路的橋樑在戰鬥中被摧毀了,我們跟著一輛救援工作者的箱型車,駛向那座橋樑曾經跨越的一個寬寬的溝渠。我們的司機緩緩地把車開下了溝,我們下車步履艱難地行走,這輛四輪驅動汽車則慢慢地向上攀爬。

在村里,那輛救援車停在了一戶人家前。一位男士和一名十幾歲的男孩把綠漆從他們的卡車上刮掉。這輛車被烏克蘭陸軍徵用了,後來又還了回來。這家人試圖恢復卡車原本的白色。墨綠色的車輛是軍事打擊目標。

男孩的母親、50歲的拉瑞莎·扎卡爾契奇(Larysa Zakharchich)走到土路上,跟救援工作者見面。她接受了一些肥皂、橘子和一袋餅乾。救援工作者跳上車子,開走了。

“幾乎每天都會有人來,”她說。“這是好事。但是我們不需要雜貨。我們需要建築物資。”

村里到處都是俄羅斯坦克殘骸,周圍田地遍布地雷。扎卡爾契奇說,她現在居住的房子是一戶人家逃走時放棄的,當時普拉夫季涅還是戰區。但是,在她離此大約10公里的村子裡,所有住宅都被摧毀了。

在炸彈落在村里之際,她和家人匆忙逃離,把他們黑色和棕色相間的狗羅曼(Roman)丟下了。普拉夫季涅當時是相對安全的選項。

幾個月前,她回去看了看自己的村子。“你一進村,就忍不住要流淚,”她傷感地解釋說。

不過,羅曼卻熬過了戰鬥和幾個月的獨立生活。如今他住在普拉夫季涅的新家。

“是的,我們看到他,真是太高興了,” 扎卡爾契奇說。

美景不再

在擁擠的赫爾松公寓裡,攝影師彼得連科在他送給我們的照片的背後簽名。我們說,照片太珍貴了,不該送人,但是他堅持要我們拿走。

攝影師博夏特為了在院子裡拍攝先離開了。彼得連科送我們出去的時候,利用手勢和幾個詞問翻譯索洛維約夫,他的照片會去哪裡。

“這張去巴西,”索洛維約夫指向住在聖保羅的博夏特說。彼得連科的臉上露出微笑,眼中湧出淚水。

“她住在土耳其,”索洛維約夫補充說。他指向了我。彼得連科的淚水沿著兩腮流了下來,他擁抱了我。博夏特回到了走廊,兩位男士像久別重逢的發小一般緊緊擁抱。

我們在彼得連科擁擠的公寓與他告別,公寓所在的街道在戰爭結束之前會一遍又一遍地遭到轟炸。他的兩張洗印照片——藍色與橙色的赫爾松夕陽下高高挺立的暗色蘆葦——將前往更加安全的地方。

國際反應:

美俄總統先後演說 拜登:北約不會分裂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週年、克裡米亞戰爭爆發九週年前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先後造訪了烏克蘭和波蘭。21日,他在華沙會見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於華沙皇家城堡前發表了演說,時間點與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稍早於莫斯科發表的國情咨文演說,僅數小時之差。

拜登指出,他上一次在這座城堡發表講話是近一年以前、就在普丁襲擊烏克蘭幾週後。他警告,未來的日子將「艱難而痛苦」,但美國及其盟友對烏克蘭的支持「將不會動搖」。

拜登在演說中表示:「一年前,全世界都在為基輔的淪陷做心理準備……我才剛訪問了基輔,我可以向各位報告,基輔屹立未倒。基輔仍昂然挺立,最重要的是——它仍然自由。」

對於普丁稍早在國情咨文中聲稱,正在為自己的存亡而戰的是俄羅斯、而非烏克蘭的說法,拜登反駁道,「西方世界並未如普丁今天所說的那樣密謀攻擊俄羅斯」,並表示並未視數百萬想與鄰國和平相處的俄國公民為敵。

儘管調查顯示,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似乎正在減弱,拜登仍堅稱,美國及其盟國將不會退縮,會持續「支持烏克蘭」。

拜登表示,儘管普丁希望北約會因俄烏戰爭而分裂,但北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更稱北約「可能是歷史上最重要的聯盟」。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則在推特上向拜登致謝,感謝「美國發揮領導作用,團結全世界支持自由、向烏克蘭提供重要援助。」

波蘭總統杜達稱,拜登的造訪「鼓舞了烏克蘭守衛者的士氣」,並表明自由世界及美國總統與他們同在。

22日,拜登將與杜達及其他布加勒斯特9國集團的領導人再次會面。該組織是俄國2014年併吞克裡米亞後,北約在東歐匯集捷克、匈牙利等9個前蘇聯成員所組成的抗俄集團,烏克蘭並非其成員。

俄暫停核條約 布林肯:不負責任

在稍早的國情咨文中,普丁也宣佈莫斯科將終止「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新START),並要求俄軍為恢復核試爆做好準備。該條約是美俄簽署的一項雙邊核軍備控制條約,2010年由兩國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2021年拜登、普丁曾同意將該條約延長至2026年。

儘管此舉讓普丁遭到國際社會廣泛譴責,且拜登在波蘭演講時也對普丁提出批評,但他未提及普丁單方面終止新START一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雖然俄羅斯這樣的決定「非常不負責任」,但華盛頓仍然願意進行後續討論;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則表示,此舉意味著「(俄國的)整個軍備控制架構已被拆除」。

俄羅斯外交部事後宣佈,莫斯科將繼續以「負責任的方式」遵守該條約。

侵烏戰爭一周年之際 普京加大核威脅 退出核限制條約

俄羅斯總統蒲亭21日發表國情咨文時宣布暫停參與美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並警告華府,俄方已針對新的陸基戰略核武賦予戰鬥職務。(路透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天就烏克蘭問題向西方發出核警告,俄羅斯暫停雙邊核武器控制條約,並宣布新的戰略系統已投入戰鬥值班。普京還警告說可能恢複核試驗。

據路透社今天報道稱,普京就烏克蘭問題向西方發出核警告。自從下令發動一場引發自冷戰以來與西方最大規模對抗的入侵烏克蘭戰爭將近一年後的今天,普京表示俄羅斯將實現戰爭目標,並指責西方試圖摧毀俄羅斯。

普京警告美國說,美國正在將戰爭激化為一場全球衝突。普京並表示俄羅斯將暫停參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最後一項主要軍備控制條約。它限制了世界上兩個最大核大國可以部署的核彈頭數量,並將於 2026 年到期。

路透社說,普京面對俄羅斯政治和軍事精英說,“我今天被迫宣布,俄羅斯將暫停參與《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這位俄羅斯領導人在沒有引用證據的情況下說,華盛頓的一些人正在考慮恢複核試驗。普京說,因此,俄羅斯國防部和涉核單位應該準備好在必要時測試俄羅斯的核武器。普京說:“當然,我們不會首先這樣做。但如果美國進行核試驗,那麼我們也會進行核試驗。”

普京威脅說,“一周前,我簽署了一項法令,將新的陸基戰略系統投入戰鬥值班。”

目前尚不清楚俄羅斯哪些陸基系統已投入戰鬥值班。

俄羅斯和美國仍然擁有冷戰遺留下來的龐大核武器庫。美國與俄羅斯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核大國,擁有世界上90%的核彈頭。新 START 條約限制雙方在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潛艇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上的彈頭數量不得超過 1,550 枚。但到 2018 年,雙方就都達到了封頂限制。

王毅會俄國安高官 稱中俄關係「堅如磐石」

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日前出訪俄羅斯,受邀與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週二(2月21日)舉行會談,討論國際和地區安全問題。路透社報導,王毅向對方表示,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堅如磐石」。

當日,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轉播了這場會談。會中,王毅透過俄語翻譯人員告訴帕特魯舍夫「同志」:「中俄關係是成熟的……,在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下,經得起任何考驗。」

王毅說,俄羅斯和中國應該聯合商討下一步舉措,以確保兩國的安全,但沒有詳細說明具體方針。

會上,與普丁關係密切的帕特魯舍夫則告訴「王同志」,北京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兩國必須團結起來對抗西方,因為西方試圖透過威懾中俄兩國,來維護其統治全球的企圖。

「西方在烏克蘭上演的血腥事件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帕特魯舍夫說:「所有這些都是針對俄羅斯和中國而做的,並且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俄羅斯將其入侵烏克蘭的行為視為一次「特別軍事行動」,目的是為了阻止西方將烏克蘭變成一個「反俄堡壘」。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皆不認同這項說法,認為俄羅斯只是在為其無端的侵略行為找藉口。

帕特魯舍夫另指,與中國發展「戰略夥伴關係」仍是俄羅斯的首要任務,重申莫斯科在台灣、新疆、西藏和香港問題上對北京的一貫支持,表示這是西方用來詆毀中國的手段。

22日,中國外交部也針對此次會談發表新聞稿,稱雙方就烏克蘭問題交換了意見,並同意繼續加強在多邊框架內合作,「堅決維護亞太和平穩定」,反對引入冷戰思維。

中國盼當「和事佬」?引起西方憂慮

王毅此次出訪莫斯科,還預計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於23日會面。克裡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也表示,他不排除王毅將與普丁會面,並稱「有很多事情要談」。

《華爾街日報》21日更援引匿名消息人士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準備在未來幾個月拜訪莫斯科,與普丁舉行峰會。

該報導指出,這次訪問的準備工作還處於早期階段,確切日期尚未訂定,僅透露該行程可能於4月或5月初展開,屆時俄羅斯將慶祝其對德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的勝利。

這一連串的舉動,被外界解讀為試圖在俄烏衝突之間扮演「勸和」的角色。 21日上午,中國外交部舉辦了「藍廳論壇」,正式發佈《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針對當前國際社會最突出、最緊迫的安全問題,提出了20項重點合作方向。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在其開幕式上表示,中國將「努力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反對搞霸權霸凌霸道,攜手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

秦剛另補充,針對國際社會之間的衝突「熱點」問題,中國也將積極推動和平解決,支持「問題當事方以對話解爭端、以協商化分歧,給熱點『降溫』,給危機『洩壓』。」並稱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不搞軍備競賽,「始終堅持作世界和平的守護者」。

據悉,中國將在2月24日俄烏戰爭滿一年之際,發佈一份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提到,該文件將重申習近平的重要主張,包括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得到尊重。

此前,中國與俄羅斯曾宣佈兩國具有「無上限」的夥伴關係,引發西方擔憂。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指出,他擔心北京在入侵烏克蘭一年後,正在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軍事援助,包含武器。

在前往俄羅斯之前,王毅18日曾與布林肯在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會面。布林肯警告,中國不應向俄羅斯提供援助,包括協助俄國規避西方對其實施的制裁。

王毅出訪莫斯科的時機點,則是在美國總統拜登20日突擊訪問烏克蘭之後進行的。拜登會見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重申了美方對基輔的軍事支持。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