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博士 翟子睿
臺灣由於獨特的歷史背景孕育出深厚的文化,不同於大陸在1966年發起的文化大革命,造成大陸在文化、經濟、社會的大震盪,名勝古蹟被破壞、教育制度停擺、人民社會苦不堪言,甚至在文革之後還有所謂的「十年斷層」,在文化、科技、人才都出現斷層,無法與世界接軌。且改革開放後的十年依然有許多不足之處,著重於經濟方面發展的政策,造成貧富不均、人民所得差異大,城市發展差距也極大。
從上述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正統依然是在臺灣。
在文化、家庭結構、社會發展方面,臺灣佔有相當大的優勢,有了海洋文化的開放、冒險與創新,從文化方面來說,臺灣挾帶著累積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又因為海島型國家的特質,容易吸收、接納外國文化,甚至融合本地文化成為臺灣的特色。
在生活中,到處可見融合外地文化的臺灣特色,如飲食、娛樂、文創,都可以見到歐美、日韓,甚至東南亞的影子。臺灣在維持本地文化的同時,近一步的篩選外國文化,然後更深層的創新。臺灣人創意的發想造就是社會不斷創新的原動力,如雲門舞集聞名四海、吳季剛以獨樹一格的服裝設計、美食文化的能量站穩國際舞台,這都是臺灣文化軟實力的展現。
除了文化面,公民社會的發展也是臺灣的特色之一。
民主並不是一蹴可幾,多虧了許多先烈為民主奔走奮鬥,臺灣才能享有現在民主的氛圍。
在政治層面,臺灣已經有過三次和平的政黨輪替,顯現出臺灣人民有高度的民主素養;在媒體層面,臺灣的媒體環境蓬勃發展,充分盡到監督政府之責;在宗教層面,臺灣宗教的發展自由,無論是佛教、道教、一貫道與伊斯蘭教等,都享有平等的社會地位。
從以上種種,都可看到文化發展在臺灣社會的卓越表現。
能夠有如此傑出的文化表現,都要歸功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民眾與先行者的遠見,台灣不斷在變化多元的時代中,保存下了先人的文化智慧,更能與海洋文化的創新性結合,成為亞洲地區的文化領航者且使台灣的特有文化底蘊深厚且不斷創新,且也正因為有創新的頭腦,政府應該更用心培養文創人才,增加文創產業的資金投入,發展與培養台灣的文化軟實力,讓更多人才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且達到擴大臺灣的文創產業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與精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