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新調:挺民企壯大 優化防疫, 力求”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2年12月16日在北京閉幕

12月16日,爲期兩天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談到了中國當前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與國際情勢影響,承受較大壓力,2023年要致力於恢復和擴大消費,力求”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力挺民企。會議指出,要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為民企解難題;並要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認真落實新階段各防疫舉措。

本週五,習近平在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總結了中國2022年經濟工作。官方新華社報道,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部署了明年的經濟工作,而有望成爲下屆國務院總理的李強作了總結講話。

引人注意的是,在央視新聞聯播的報道中,預料明年將卸任總理的李克強講話畫面中,臺上有5個人;而報道“李強作總結講話”時的畫面,僅兩人在臺上;提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的畫面則顯示,習近平與其他七人坐在臺上,但不見李克強,而是李強坐在習近平的左手邊。根據央視的畫面,三人應是在不同的會議中、分別做出指示。

承認中國經濟今年遇困難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坦言,2022年中國受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影響,再加上外部環境動盪不安,使中國當前經濟處境較艱難。

據自由亞洲電台引述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教授謝田分析:“需求收縮實際上是在承認中國老百姓購買力在下降,這是可以預期的,因爲在其它國家,例如美國政府在瘟疫封閉期間,政府給民衆發了很多錢,民間的收入並沒有因爲關閉、瘟疫減少,反而有所增加,所以一但解封,購買力非常強勁。中共政府從來沒有給老百姓發錢,相反,封城期間,因爲沒有工作,很多人都沒有任何收入,他們只能動用自己的儲蓄,沒有過高的購買力。”

謝田也指出,供給衝擊是由於中國嚴苛的封控政策使工廠關閉,導致世界產業鏈重組,國際訂單流出中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針對明年經濟預期展望,中國遠遠落在印度之後,也落在東盟國家之後。” 謝田提到,產業鏈的外移也使中國國內對於市場景氣不看好,導致經濟預期不樂觀。

談青年就業

談到社會政策時,會議強調要兜牢民生底線,尤其關注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突出位置。這是在中國各地“白紙運動”後,中國官方再一次談到年輕人的就業問題。

面對經濟上艱難的處境,會議表示,2023年要以擴大內需、獎勵投資、和增加出口爲切入,“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要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回應西方科技制裁  

會議也提到,中國科技業發展要自立自強,“要有力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能力。”外界關注,這是否代表中國高科技產業鏈將與世界經濟進一步脫鉤?此作法是否是不得已在回應西方社會對中國越發強硬的科技圍堵?

據自由亞洲電台引述美國羅耀拉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丁弘彬分析:中國如今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對國內情勢的考量,亦是對國際圍堵的回應。“(美國)事實上從歐巴馬(奧巴馬)的最後一年,到川普(特朗普),現在到拜登,過去十年美國對於中國的科技制裁程度是越來越嚴重,力道抓得越來越緊,以前說卡脖子,現在可以說是掐脖子,讓你越來越難呼吸,中國一定得做出什麼反應,這是從反應的部分來看。”

丁弘彬說,“中國有沒有想要自主脫離、發展自己的科技實力、擺脫美國的想法?當然也有,過去這二十幾年裏面,其實中國一直有各式各樣的想要把科技產業、技術、產業鏈在地化、自主化的努力,芯片是一個,太陽能是更早的,最近我們看到人工智慧、電動車,這些其實都是。”

定調力挺民企 未談共同富裕 

會議強調,要確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針對社會上對國家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其中,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係。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這項會議提到,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而各級領導幹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會議也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

關於明年的五大工作重點,會議除了提到前述的擴大國內需求,還包括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及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