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高南村的大山深处,有一座与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之为“土楼王”的承启楼的姐妹楼——宽成楼。她们隔溪相望,相依相偎、一衣带水。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宽成楼始建于1950年,它是一座用生土夯筑而成的土木结构圆形土楼。用地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占地1931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639平方米。楼高三层,外墙直径45.5米,底层土墙宽1.2米。有大门和小门共两个门,楼梯两部,楼内有一口井水可供食用的水井。一楼有35个房间。二楼和三楼各有38个房间。
永定区高头镇高南村素有“县长村”之美誉。自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今,高南村共诞生了5位县长,在这5位县长当中,居然有三位是宽成楼人,他们是江岩,江荣达和江树榕同志。永定区乃至龙岩市著名的旅港慈善家,享年97岁的江兆文先生是宽成楼的创建人之一。魏亚慎(1917年5月6出生)和吴善英(1918年3月5日出生)女士是目前健在的宽成楼百岁老人。现旅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宽成楼人不乏其人。从宽成楼走出的海内外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大专生竟有60多人。宽成楼真是一座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圆形土楼!途经高头的漳武高速在春节前就已建成通车并设有出口、服务区。在宽成楼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原有的石拱桥上面,旅港江全孚先生为纪念其先严江兆文先生、先慈吴端娘女士,就在春节前,捐建了同心桥廊桥,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为高头的旅游事业锦上添了花。
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圈,树木一年增加一圈年轮。中华儿女一年至少回家一次,那就是春节。人们或乘风驰电掣的高铁,或坐宽敞舒适的大巴,或开着自己的爱车,或冒着严寒骑摩托车,日夜兼程赶回家,为的就是团圆。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宽成楼人也不例外,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回到故里,因为他们的根和胞衣窟在宽成楼。大年年初三下午四时许,100多位土楼人陆续来到宽成楼旁边的同心桥廊桥,他们互相拥抱、互祝新年快乐、互吐衷肠,因为他们同心同德齐向前,爱国爱乡永相传。他们兴高采烈,笑逐颜开,欢声笑语,因为他们同祖同宗同携手,心系心聚心相连。他们在桥上一起欣赏97岁老人写的唐诗“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抒发思乡情感,憧憬美好未来。
孩提时,总是扳着手指数,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就像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近来一直在倒计时说,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几天几天一样,图的就是在大年三十除夕夜能饱吃一顿,因为那时缺衣少食,饥肠辘辘,骨瘦如柴。如今,土楼人生活好多了,完全解决了温饱问题。宽成楼人更是衣食无忧,餐桌上,每天都像过年一样。过年团圆聚会时,少不了弄一桌丰盛的酒菜。就在人们在同心桥上畅所欲言、谈笑风生时,后勤部队在宽成楼内的大坪上支起了帐篷,准备好10来桌的美味佳肴。傍晚时分,聚光灯亮起,加上楼内的40多只灯笼和其它各式各样的LED灯,整栋楼内华灯璀璨,光彩夺目,如同白昼。“新年好”的音乐循环播放。餐桌上摆满了极具家乡风味、令人垂涎三尺的芋子荚菇粄、煎煎南瓜饼、烧烤红番薯、手工糍粑粑、油炸斋豆腐、清炖小河鱼、莲子蒸猪肚、糯米团圆饭、香软禾米粄、笋干焖三层等等,这些菜肴在家乡以外,即使是在大城市的酒店里,都是难以吃到的。它们勾起了整年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使他们想起儿时的美好光阴,回味无穷。
俏皮的小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接过大人们可以自己支配的红包,匆匆吃过晚餐,开始燃放各种各样的烟花和爆竹,相互打闹和嘻戏。闺蜜们却兴致正高,不肯散席。她们尽情地高声喧哗,甚至肆无忌惮,因为她们是在自己家里过年,完全可以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毫无疑问,春节晚会是团圆聚会的重头戏。上世纪70年代,是宽成楼的鼎盛时期,几乎每年都举行春晚,极大地锻炼了一代人的胆量,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和文化素质,培养了一大批主持人才,永定电视台原播音员兼记者江靖霞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她是当之无愧的主持人。晚会中,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家忘我地尽情歌唱,手舞足蹈。当然,晚会还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的天堂。
家人团聚、饱吃一顿、大放鞭炮、亲友互访是中国人传统春节的四大步骤。现如今,土楼人又多了个春节联欢晚会,时代是不是进步了点?
热烈欢迎朋友们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参观!宽成楼人等着你们一起过大年!
二零二二年,正月,初五日
作者:江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