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与粮食安全

习近平最近就粮食安全提出的警告,使「粮荒」再次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和网络搜索的热词。

作者:桑雨|桑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8月17日在一份《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中透露,中国可能会在2021-2025年间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但在短期内并不存在粮食短缺问题。上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突然发出“节约粮食,杜绝餐饮浪费”的指示,紧接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示,将立法刚性约束餐饮浪费。这一系列动作使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徒增担忧。

对于了解中共国历史的人来说,这似乎是粮食危机即将到来的征兆,因为很多人对上世纪毛泽东错误路线导致三年大饥荒,造成数千万人饿死的经历仍记忆犹新。一时间,粮食安全成为社交平台热度不减的话题。 很多人贴出毛泽东当年的最高指示:“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有网友发帖说:升斗小民“节约”是个奢侈品,你连茅台都没喝过,有什么资格谈“节约”?!难道早上的两根油条要节约一根吗?

有上岁数的人发帖回忆当年的情形,网友“年近半百矣”发帖说:“我记得的,满道场的粮食,一夜之间全上交。然后我妈到处挖野菜,一把米一锅水加一簸箕野菜,没盐没油,一家人一人端一碗,我最小,不用干活也吃的少些,一般饿了就睡觉。”

网友“老亮53914”发帖说:“我问老母亲,当年真的饿死许多人吗?回答:是的,几个亲人熬过了旧社会,没能熬过三年困难时期。我又问,当年灾害很大,粮食收成很少吗?母亲再次回答:不,当年庄稼长得不差,就是不让收不让吃。”

网友“kakada2018”发帖说:“曾看到一个细节:农村各路口都有专人把守,防止外出讨饭。很多人就坐在自家门槛上饿死。 ”

网友王者归来发帖说:“最悲哀的是,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过,还没爬起来,就发现历史又倒车了……还要再被碾压一次!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三步,兜兜转转,反复重演,一百多年了,身子来到了现代社会,思维意识没一点改变,所以悲剧不断。”

网友“周克成”发帖说:“如果人们饿肚子,原因多半是粮食流通出了问题,而不是因为粮食生产不出来。1959-1960年,河南省信阳地区饿死100多万人,可是,当时“信阳地区国库中还有存粮11亿斤”。时任信阳地委副书记张树藩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信阳地区饿死那么多人,并非没有粮食,所属大小粮库都是满满的。但群众宁可饿死,也没有抢过一个粮库。”粮食的流通为什么会出问题呢?因为市场已经被破坏殆尽,一切生产、调配都要服从长官意志。在市场中,商人追逐的是利润,当粮食紧缺价格上涨的时候,他会把仓库中的粮食供之于市,以求发财,而不会让粮食继续躺在仓库中浪费掉。但对行政长官来讲就不一定了,他的首要任务是保住乌纱帽,

如果粮食库存下降会影响他的乌纱帽,那么,哪怕开仓放粮可以救饥民于水火,那也是不能随便开仓的。没有市场,内循环是注定堵塞的。结果就是,一边“大小粮库都是满满的”,一边饿死上百万人。”

正如自媒体作者“平凡智者”在一篇题为《现代饥荒只是人祸政治的产物》的网文中所说:“在今日之世界,饥荒已经不再是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幸后果,不再在传统的“饥饿国家”出现,不再是源于冲突的不幸结果,却成了冲突的前提——饥荒本身就是一种“与食物拥有量无关”的控制策略、对付部分民众的武器、否定若干群体生存权的借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有一句在经济学界广为人知的名言:“在骇人听闻的世界饥荒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独立、民主而又保障新闻自由的国家发生过真正的饥荒。无论找到哪里,我们都找不到这一规律的例外。”

也就是说,现代饥荒并非源于粮食不够,而是源于无法及时获得粮食。

在现代社会,所谓稀缺的根源并非物资本身的匮乏,而是流通环节被不可抗力破坏。比如武汉疫情爆发初期发生在武汉的口罩紧缺,就是一个巨大黑洞,吞掉全国驰援的所有口罩都不够,而红十字会囤积的口罩却发不下去…正如网名叫“垃圾筐与电影院”的网友在微博上的一帖留言:参看年初的口罩紧缺事件就知道官僚体系的治理水平如何,全国再来一次大饥荒也不是不可能。

网友“楼下有地”发帖说:“经济核算是节约的根本动力和机制。最浪费的地方一定是经济核算机制最缺乏的地方。世界上最缺乏经济核算动力的一定是官僚垄断的公共机构以及寄生其上的人群。这么简单的道理,好多人不懂。” ​​​​

一篇题为《为什么说自由市场是最厉行节俭的制度?》的网文这样写道:事实上,节约是经济运行的重要目,以尽量少的投入得到尽量多的产出。最成功的经济制度就是最节约的制度,是能够最好地应对稀缺性的制度,这就是自由市场。

首先,在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自由市场价格会保护社会资源,并引导买卖双方节约行事。对于买家而言,相互之间的竞争会抬高价格,只有那些出价高于或等于其他买家出价的人,才能最终得到售卖的商品。

比如说,我在餐馆里点了一份北京烤鸭是50元,这大于等于这份烤鸭卖给我而用于其他用途的最高价值。最好的情况是店家将这份烤鸭卖给别人也得到50元,其他情况则更差,包括卖不出去倒掉; 一旦我支付了50元买了烤鸭,不管后来发生什么,餐馆老板,厨师,服务员,鸭子养殖户,都不会有什么损失。我如果买了烤鸭而不吃,是我自己的事,即使有浪费,浪费的也是我自己的东西,而不会浪费“社会资源”。

当然,一般人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我的也不是,我不会平白无故去浪费,买了不吃往往是有特别的原因。就算是产生了“浪费”,即这50元本来可用到更好的地方,我也为此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如果我不吸取教训,长期浪费,把挣到的钱挥霍一空,吃苦头的还是我自己。总而言之,市场本身就会教育我节约行事,并惩罚我的浪费行为,不用劳动他人兴师动众来说教和约束。

另一方面,对于卖家而言,相互之间的竞争会降低价格。这给了卖家强大的激励,让他们有动力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否则就赚不到钱。市场价格对于生产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产者的购买需求不是自身的需求,而是靠价格来传递的消费者需求。离开市场价格的指导,生产者无法确定他们什么行为是节约的,什么行为是浪费的,厉行节约就无从谈起,其次,价格的变化会及时提供关于资源供求的信息,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节约那些最该节约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预示该商品相对稀缺了,人们应该更加节约地使用。汽油涨价,大家就会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从而节约了石油资源;电价涨了,人们就会更多地使用节能装置。而那些愿意支付高价的人,意味着他们有更为迫切的需求,宝贵的资源理当留给需求最迫切的人,市场引导我们为他人节约。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教育机构,也不需要执法机构,价格的变化就足以让消费者改变行为模式。

再有,节约本身不是目的,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维持生活,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才是目的。而这正是自由市场机制最强大之处。如果节约资源本身就是目的,那么人类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事实上,我们节约,是为了现在或未来过得更好。市场价格所带来的盈利机会会激发企业家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用,最好地造福于消费者。

此外,对于至关重要的粮食安全而言,历史已经一再证明,自由市场不会产生饥荒,非自由市场则与之相反,很难让人吃饱肚子。几千年来,中国人大多数时候都处于饥馑之中,而一旦开放了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如果要防备饥荒,最该做的恰恰是更彻底的市场化。现在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等市场化程度不足,是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比市场行为,市场之外的浪费才是真正触目惊心的大手笔。贵州省独山县高达400亿的政府烂尾工程,显然是因为缺乏市场机制所致,没有市场价格,没有经济计算,没有盈亏的激励和惩罚。看看我们所在的城市,就知道这绝不是个例。而请客吃饭多点了几个菜,岂能与之相提并论?

中华时报摘编自rif,不代表中华时报立场

香港中华时报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为受众提供全面而独立的报道,并把真相告诉受众,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分析不代表中华时报立场和观点。

习近平最近就粮食安全提出的警告,使「粮荒」再次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和网络搜索的热词。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