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苟晶事件余波未了

从官方通报的情况看,1997年,首次参加高考的苟晶达到中专录取分数线,但她并未填报志愿,选择了复读。她的班主任邱印林通过不法手段,成功使自己的女儿邱小慧冒用苟晶的高考成绩,读上北京市一所中专学校。邱小慧毕业后,以苟晶之名在济宁市任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工作。

1998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苟晶还是只过了中专分数线,被调剂录取到湖北黄冈水利电力学校。苟晶自己上了这个学校并毕业,不存在第二次被他人冒名顶替上学的问题。

苟晶事件的基本脉络是:邱小慧在父亲邱印林的策划和操作下,冒用苟晶的成绩拿到中专学历;苟晶放弃第一次中专入学的机会,再度参加高考,还是考上了一所中专。

毫无疑问,邱印林父女的行为涉嫌违法,被官方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实属咎由自取。帮助邱印林父女打通各个关节的有关人员,也受到程度不同的处分。对这一结果,舆论并没有太多争议。

但苟晶事件余波未了。这几天,她的诚信问题成了舆论焦点。

在调查结果出炉前,苟晶将自己描述成一名成绩优秀却两次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受害者。披露事件真相后,她和家人又受到邱印林和地方势力的威胁,邱印林甚至带着四名壮汉到她现在工作的地方对她进行恐吓。

苟晶的叙述引起舆论极大关注:高考被认为是中国平民子弟改变个人命运的最佳途径,但苟晶这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霸,却被黑恶势力两次剥夺去读好大学的权利,高考的公平性还有没有保障?

受冠病疫情影响,中国今年的高考推迟到7月7日举行。高考前夕,山东爆出一系列冒名顶替事件,尤其是“两次被夺走人生”的苟晶事件,加剧了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担忧。一时间,在浙江做电商的苟晶成了自强不息并勇敢揭黑的典型,引来大批网民支持和声援。

但官方调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舆论对苟晶的看法,因为人们发现苟晶的叙述与事实差距很大。

比如,她两次高考成绩说明,她并没有考上大学,被冒名顶替也是因为她放弃填报志愿;她多次说第二年被顶替后,自己莫名其妙录取到一个“野鸡学校”,她上了两年就离开了。但事实是,这是一所正规中专学校,她被调剂到这个学校也符合她同意调剂的意愿,并且她在这个学校完成了学业。

还有,苟晶披露的邱印林带几名壮汉威胁她家人和她自己的情节,也被证实是严重失实。苟晶事件发酵后,77岁的邱印林确实和自己的儿子到苟晶的工作单位试图找她沟通,但在苟晶坚持不见后,就自行离开了。

当然,苟晶当年放弃填报志愿,并不是邱印林父女冒用她的成绩去上学的理由。苟晶揭露邱印林父女冒名上学的违法行为当属正义之举,但邱印林等人的违法行为,不应该成为苟晶扭曲基本事实的借口。

调查结果出来后,苟晶在视频中反问质疑她的网民:“就算我夸大其词了,你又损失了什么?你们损失了什么?”

这一态度显然激怒很多人,也让苟晶从自己描述的“受害者”形象变成舆论挞伐的对象。同时,也有不少网民为苟晶的言行辩护,认为不应该对她吹毛求疵,而应把焦点放在维护高考公平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

的确,苟晶事件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主要是因为公众对高考以及其他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在高考确实存在舞弊的背景下,这种关注当然是正当的,是社会对高考公正的有效监督。官方必须时时警惕,对任何高考舞弊者严惩不贷,才能维护公众对高考的信心。

但另一方面,苟晶的“人物设定”在真相暴露后有所坍塌,则说明诚信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因为,真正的公平正义,不可能通过歪曲甚至编造事实来实现。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