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神舟二十號乘組將開展3項生命科學實驗 渦蟲將上太空

中新社酒泉4月23日電 (記者 郭超凱)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將以斑馬魚、渦蟲和鏈黴菌作為研究對象,開展3項生命科學實驗。其中,渦蟲空間再生實驗是中國國內首次開展。 神舟二十號載...

AI時代,閱讀何為?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2025年世界讀書日的主題是“閱讀:通往未來的橋樑”。在日新月異的AI時代,如何閱讀,或將決定未來如何發生。 從“一卷在手”到“一屏萬卷”,...

中國教育部增設人工智能教育等29種新專業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曾玥)中國教育部日前更新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增設人工智能教育等29種新專業。新目錄包含93個專業類、845種專業,進一步...

中國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天地圖改版上線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自然資源部22日宣佈,改版後的天地圖(互聯網版)正式上線。 天地圖是中國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是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向社會提供...

首屆中海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召開

中新社成都4月21日電 (記者 馬帥莎)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4月21日在四川成都召開。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單忠德、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秘書...

(東西問)張新平:數智時代中國人權保障的法治經驗

中新社重慶4月21日電 題:數智時代中國人權保障的法治經驗 作者 張新平 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人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法治是人權最有效的保障。中國歷來重視...

(東西問)肖君擁: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作者 肖君擁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科技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人工智能時代,人機交互模式正在各領域中深度融合...

亞洲人權論壇形成三項共識 呼吁推動實現全球科技正義

中新社重慶4月20日電 (記者 劉相琳  胡默達)2025·亞洲人權論壇20日在西南政法大學閉幕。論壇發佈“‘亞洲人權論壇’重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認為,技術必須向善,當以人權為...

(東西問)肖君擁: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作者 肖君擁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科技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人工智能時代,人機交互模式正在各領域中深度融合...

中國團隊領銜材料研究新發現 助力鋰電池“返老還童”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研團隊通過持續探索研究並聯合中外合作夥伴發現,下一代鋰電池高比容量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在受熱時會“收縮”,可以幫助老化的電池恢復電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