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神州寫真)津門老洋樓煥新“活化” 延續城市記憶拓展文...

中新社天津5月25日電 題:津門老洋樓煥新“活化”  延續城市記憶拓展文旅空間 中新社記者 王君妍 在天津百年歷史建築安裡甘藝術中心哥特式的穹頂下,一場小提琴與巴揚手風琴二重奏...

我為中國茶丨這一杯,是他們被看見的開始

時值第六個“國際茶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於茶,各地的人們以不同方式致意手中這一杯,或回望千年茶史,或端起一杯新茶飲,傳遞著當下的鮮活。作為由中國倡議推動設立的全球性節日,國際茶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聚焦“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 生物多样性国际日的致辞 (赵雪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DB),今年主题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旨在强调保护自然生态与落实联合...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5版》全球發佈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當天在北京舉辦中國生物物種編目研討會,正式發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5版》,供全球...

中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投用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海油22日發佈消息稱,中國首個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油田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

世界衛生組織通過防控大流行病國際協定

鑒於全球抗擊新冠肺炎大流行遭遇集體失敗,導致數百萬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經三年多的激烈談判,於週二通過了一項關於預防和控制大流行病的歷史性國際協定。 世衛組織負責人譚德塞...

徐柏青:喜馬拉雅冰川加速消融 區域協作應對災害風險勢在必...

中新社加德滿都5月18日電 (記者 崔楠)“面對冰川消融加劇帶來的災害風險,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跨境合作,勢在必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加德滿都科教...

(走進中國鄉村)“民間故宮”張谷英村:承孝友家訓 書古韵...

中新社岳陽5月18日電 題:“民間故宮”張谷英村:承孝友家訓 書古韵新風 作者 張雪盈 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南嶽陽驅車東行,山勢回轉間,“民間故宮”張谷英村豁然出現眼前。祗見其...

一碗米線的倫敦逆襲:從普通到非凡的品牌之路

作者:紀碩鳴 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米線是一種隨處可見的日常食物,不起眼卻承載著無數人的平凡日常。然而,當這一碗普通的米線漂洋過海,落戶倫敦六年之後,卻成功打造出了一個讓人驚豔的品...

國際首個免疫專病醫學中心在重慶組建

中新社重慶5月15日電 (梁欽卿  曾理)國際首個免疫專病醫學中心15日在位於重慶的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成立並展開臨床工作。該中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玉章領銜,創新構建從基礎研究到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