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有約專訪香港「慈善女皇」趙曾學韞 半世紀善行照亮千萬生命

慈善不是施予物質,而是燃點希望,這是趙曾學韞用半世紀公益路詮釋的信念。

2025年11月25日,由東明集團打造的《東明有約》私人社群資源融合平臺,榮幸邀請到被譽為香港“慈善女皇”的趙曾學韞教授進行深度專訪。

這位年屆八十仍不言休的慈善家,分享了她半世紀來如何將善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全球種下無數福報種子的感人歷程。專訪中,《東明有約》創始人黎東明女士代表環球夫人慈善基金會向趙曾學韞頒發感謝狀,致敬其卓越貢獻。

01 善學善人

1994年7月,趙曾學韞與丈夫趙善簪先生共同創立 “善學慈善基金” ,基金名字取自倆人名字中的“善”及“學”而成,寓意“善學善人”。

專訪中,趙曾學韞透露丈夫因心疼她一年365天有250天不在香港,提議成立基金在能力範圍內持續行善。

趙曾學韞在專訪中感性地說:“我當初會開始做慈善,不是因為很有錢,而是有時間”。

她所謂“有時間”,在旁人看來卻是密密麻麻的日程,最忙碌時“一星期飛往5個地方”。

02 童年善種

趙曾學韞的慈善基因源自童年家教。她在專訪中回憶:“小時候我的家境並不富裕,但父母仍然很樂於助人,會送錢、送食物予其他家庭”。

有一次,母親打算送米,但自家儲糧也不豐足。年幼的趙曾學韞問母親為什麼不等吃剩了再送人,母親淡然卻堅定地說:“幫人就要幫到最好”。

這番話從此深深烙印在她的腦海中,成為她日後行善的座右銘。

03 慈善標杆

1991年對趙曾學韞而言是慈善生涯的標誌性年份,她一年內創立了三個慈善基金並營運至今:微笑行動中國基金、香港愛滋病基金及香港骨髓捐贈基金。

同年更創建了全球首個華人無血緣骨髓捐贈者資料庫。

趙曾學韞對慈善的“高要求”在微笑行動中展現無遺。她不僅招募志願者醫生,更全額資助醫生、麻醉師到美國華盛頓大學深造,提升矯形外科專業水準。

這份“執著”源於她對受助者極大的責任感。

04 高效慈善

趙曾學韞在專訪中分享了她的慈善效率觀:“不論走訪哪里做慈善,也堅持隻身前往目的地,務求儘量節省專案成本”。

她算了一筆賬:“省下的一張機票、一間酒店房,已可多幫助兩位小朋友”。

善學慈善基金獨特之處在於不扣除成本營運,每年需投入不少於300萬港元。趙曾學韞特別感謝丈夫趙善簪在背後的默默支持。

05 晨曦行動

疫情期間,趙曾學韞創立了“善學晨曦行動”,關注SEN(特殊學習需要)學童及其家庭支援。

“我真的停不下來!疫情前我經常因為慈善專案到處飛,但疫情令我停下了步伐,我又變得有時間了!”趙曾學韞在專訪中笑著說。

她瞭解到全港有超過百萬名特殊學習需要學童,而公營支援服務嚴重不足,基層SEN學童可能因經濟困難錯過6至8歲黃金治療期。

“善學晨曦行動”至今已成功錄得逾4.8萬人次受惠。

06 慈善傳承

專訪尾聲,《東明有約》創始人黎東明女士代表環球夫人慈善基金會向趙曾學韞頒發感謝狀,致敬她半世紀以來無私奉獻。

趙曾學韞的經歷證明,慈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堅持。

她從婚前打三份工的普通女性,到被譽為“慈善女皇”,始終秉持母親“幫人就要幫到最好”的教導。

 

《東明有約》 作為東明集團旗下孵化的私人社群資源融合平臺,始終致力於為上市公司提供媒體採訪,洞察投資機會,鏈接各界精英人士,創造無限可能價值。

未來,《東明有約》將繼續搭建溝通橋樑,讓更多像趙曾學韞教授這樣的慈善理念得以傳播,助力公益精神在社會各階層生根發芽。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