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好友孫恒志寫道:我每天將烏克蘭戰爭的讀帖手劄發給James,都能收到他的回復,有時是一句問我,有時是一段視頻。上面顯示最近三天他的回復,最後一帖還是昨天發來的。今早我照常給他發帖,但願仍象過往一樣收到回復!
老友張一君律師寫道: 今晨三點,我多年的忘年交好友James陳忠人先生過世了,James大哥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貴人之一。1966年以後,James因為蔣介石外孫的身份,作為“歷史反革命”被關押在上海提籃橋監獄。1968年兩次被押赴刑場,陪綁行刑。後經周恩來協調,經香港遠赴美國。我和James的緣份源於上海的微信群,James的很多見聞讓我大開眼界,2017年我們共去臺灣拜會馬英九和郝柏村。此後,James為了給我創造機會,讓我成為蔣介石日記一案的代理律師,處理和“兩蔣日記”有關事宜。James一生樂觀豁達,詼諧幽默,擅長史學和經學,尤其擅長訓詁和考據,寫得一手好文言,駢文最佳。擁有極為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的良師。特此懷念他。
香港收藏家張維平是陪伴James度過一生最後幾小時的摯友,他寫道: 昨晚歡聚競成永別!臺灣蔣家王朝後輩、有福之人忠人兄一路走好。 在人間,我是最後一個攙扶著James, 把送到小轎車上,再與他擁抱告別的人。因為誰都不會料到,此時忠人大哥的生命只剩下幾個小時了!
RIP,忠人大哥!
(四)
第一次見到忠人大哥,是2014年在好友徐躍的興國賓館晚宴上,企業家收藏家和出版人、復旦分校歷史系才子徐躍那天對我說:我要給你介紹一位非常有意思的朋友,他的出生背景、坎坷經歷與才華學養在中國獨一無二,你會喜歡他的。”
那天徐躍邀請的嘉賓中還有鋼琴家孔祥東和盛宣懷的嫡孫、香港企業家盛毓鳳,我們後來都也成了常來常往的好朋友。
忠人大哥出現時很亮眼,他身穿深色西服,脖子裏系著淺黃色的絲綢圍巾,上口袋露出精緻疊成三角形的藍點絲綢手絹,西服裏是淺黃色絲綢背心。頭戴著黑呢子禮帽,手持司的克木質拐杖。目光炯炯,鼻樑高挺,白裏透紅,聲如洪鐘,談吐幽默,氣宇軒昂,典型的儒雅紳士,他是上海“法國梧桐區”派對飯局最受歡迎的人物。
有人稱James是“上海灘最後的老克勒。”這當然不止指他考究精緻的外表,更因為他的故事與民國歷史有關、與兩蔣有關,與周恩來有關,與提籃橋和白茅嶺有關,與改革開放和美國銀行有關、與書法、國學、馬恩理論研究有關……朋友們和他在一起史海鉤沉,即受益匪淺,又很舒服舒坦。因為忠人特具與生俱來的低調和謙遜!
有一次我問他: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為什麼拒絕任何記者採訪?他深思了片刻回答我:“老蔣八年抗日為民族大義做貢獻,小蔣開放黨禁為國家民主進步做貢獻,陳潔如外婆在哥倫比亞大學苦讀獲碩士學位,本可當外交官前途無量,但為了成全老將忍辱負重,默默無聞,我慈母更是一生低調、勤儉持家。我何功何德要宣揚自己?我對國家做了什麼貢獻值得光宗耀祖?那十萬字的獄中讀書筆記在我有生之年會一直陪伴我,那是我苦難青春和苦中作樂的印記。我離世後可以讓福壽園博物館或復旦大學圖書館收藏,但實在沒有必要讓記者大做文章。”
忠人大哥發表在《世紀》刊物的少數幾篇文章都是回憶外婆,或者談兩蔣日記訴訟案、從不提他自己。

香港《亞洲週刊》資深媒體人紀碩鳴悼念James時說:
“今年和忠人及一君律師做過一個視頻專訪,還是很有意思的。本來還希望忠人講講自己的人生,可惜忠人先生不願意講。一個很有故事的長者,做人低調也是美德。”
忠人大哥與我三觀一致,一見如故,我們都特別喜歡歷史尤其是近當代史,忠人大哥博聞強記,興趣廣泛,是一位崇尚精神追求的理想主義者。在我寫《尋找伏爾泰——窺探歐洲君主與啟蒙先驅的關係》、《尋找葉卡捷琳娜女皇 ——窺探皇孫亞曆山大一世對十二月黨人的影響》、《尋找孟德斯鳩——從“論法的精神” 到晚清名士獄》等文章時,James 不僅認真閱讀,還經常洋洋灑灑寫上幾千字專業水準的讀後感發給我私人微信,令我即敬佩又感慨;他的低調質樸、他的道德文章就是他在上海灘有著巨大凝聚力的標誌啊!
(五)
關於好友張一君律師代理的兩蔣日記法律訴訟案,我與張一君有不少交流,網上也有介紹。有朋友來信問詢,我再此簡單介紹來龍去脈。
2023年7月20日,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爭訟10年,存放於美國斯坦福大學近18年的蔣介石和蔣經國的51箱檔所有權之爭,終於塵埃落定。位於加州聖何塞的美國地區法院於2023年7月11日確定所有檔的所有權皆歸於臺“國史館”。
2023年9月14日,歷經10年纏訟的兩蔣日記原件共計59箱運回臺灣。
自2017年起,張一君律師便接受了蔣介石日記繼承權糾紛一案中陳忠人(James Chan)先生的委託,作為其蔣介石日記繼承一案的代理人。
目前該案的上訴部分,委託人陳忠人(James Chan)先生已經由張律師代理在美國時間2023年8月8日向美國聯邦第九巡迴法院提起上訴。
上訴的目的是要求恢復臺北地方法院2020年的首次判決:即將掃描保存的80卷膠捲及兩蔣任內的235項文物歸公有(臺灣國史館),而非任總統職位內即1917-1948 年的蔣介石232項文物則歸蔣家繼承人共有。
陳忠人提出屬於他個人的部分依然由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保留保管。
因為美國司法程式太長,目前上訴仍無定論。但2024年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前來上海拜訪James ,張律師陪和他們一起前往上海福壽園拜謁陳潔如夫人的墓寢。國史館館長勸說陳忠人將他繼承的部分捐贈給臺灣國史館,但遭到婉言拒絕。
張一君律師告訴筆者,陳忠人於2023年7月25日 即美國法院宣佈全數運回臺灣的結案後,他寫道:一君兄:經冷靜思慮,我決定認慫,不磕了。一來,司法到處都可以不公正,理想主義的追求易陷纏訟,糜費錢財已非所願、更非所能,換來更大的委屈和悲忿又何苦呢。二來,對手“國史館”是政府機構,是黨棍和政治痞子,不是學術部門,不懼造謠中傷,擁有可以不計成本的權力,連孝嚴、友梅都挺不到最後,識時務了。
爭取自身利益的斯坦福在杈衡利弊後嗚金收兵,乖乖交出其鎮館之寶。如今,我八秩高齡,體質羸弱,更獨木難支,還是嚥下這口惡氣,心平氣和地養老吧。這些年,老兄一直支持著我,俾我十年搭了無成本的順風車,實在感激不盡,容後面謝。 2023年7月25日 07:34
然而,過了一周,即2023年8月3日,忠人大哥又發短信給張律師:
一君兄:我想再糾纏一下,或許掀起的未必不是濁浪。懇請幫我立即發出前述兩封律師函,以觀後效、以窺方向。我因新冠白肺入住中山醫院國際部1CU 1號單人房, 下午五點一刻後可潛入辦手續。

忠心耿耿、精明幹練的張一君律師在8月8日上訴終止的最後時刻及時遞交上訴申請和上訴檔並繳納費用。去年James收到第一批回復,美國法院和斯坦福大學暗示贊同陳忠人上訴提案,臺灣國史館發來一千頁反駁檔,遭陳忠人一一全數駁回,2024年臺灣國史館館長親自來滬與陳忠人面洽。直至忠人大哥去世,此上訴案還在二、三輪程式進行中,尚無結案。
那些認為既然兩蔣日記已經運回臺灣一切風平浪靜的朋友,也許不了解忠人大哥提出上訴的實情:即他希望將屬於他的部分兩蔣日記留存在斯坦福大學,而不是由臺灣國史館“一棋通吃”,他要為外婆陳潔如的權益最後發聲!

(六)
像張一君律師一樣對朋友忠心耿耿不計回報的,還有一位James的好鄰居——張慶先生。他對忠人大哥的晚年太重要了,也讓我們得知了忠人突然撒手人寰的全部過程。
根據張慶在電話裏和我的描述,James 並沒有跌倒,身上也無任何傷痕。是29日淩晨兩點多保姆攙扶忠人大哥去上廁所,小便後在馬桶旁James突然身體下沉,不省人事。安徽老保姆趕緊將James 抱在衛生間馬桶旁邊的座椅上,並立即給老張等幾位老朋友打電話呼救。因為是深夜,僅老張一人接了電話,4分鐘後老張從五樓家裏來到忠人八樓家中,見忠人面色蒼白,頭部斜垂,老張第一時間摸了頸動脈和鼻息,已經沒有生命體征了!萬分悲痛的老張立即打120,5分鐘後救護車到,救護人員在施行心臟按摩後說:患者已無任何生命體征,是否願意放棄救治?老張回答:必須立即送醫院搶救,哪怕還有一絲希望!
隨後,老張騎電動車到九院等待忠人的救護車,同時給忠人好友、此刻在歐洲旅行的梅子打電話,請梅子幫助找到忠人哥的小妹給予老張授權,否則醫院無法正常履行程式。
妹妹很快找到給予授權,搶救約兩小時後無效,醫院宣佈陳忠人因心肌梗塞去世,老張簽字。
期間老張還趕回忠人家裏,取熨燙過的嶄新藍色淺條襯衫和藏青色細呢西裝褲和皮鞋。老張取了衣物騎電動車趕回醫院,自掏800元請護工為忠人擦身淨體,穿戴整潔,讓忠人依然瀟灑體面地離開醫院太平間去龍華殯儀館。從淩晨兩點多開始直到中午十二點,雪中送炭的好鄰居張慶廢寢忘食10小時無微不至的關愛操作,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真是人間有真情啊,催人淚下的訣別時刻!
行筆至此,見華師大才子盧明明敬挽陳忠人兄嵌名聯:
忠介心根緣望胄
人雄氣宇貫平生
【注】
忠介:忠誠耿介。
心根:根本;元氣。
望胄:顯貴家族子弟。
人雄:豪傑,英雄。
又見忠人大哥的么妹從美國發來訃告,與其兄一樣風格,文筆斐然,情深意切,正如邱衛銘先生評點:更覺得此乃詩書禮儀的貴胄之家,出品之文案,文字功底十分了得,讓吾輩欽佩不已!
“乙巳之年,霜淒月冷。 嗚呼我兄!一朝永訣,主懷安息。憶自童稚,兄攜遊春陌,教辨芷蘭; 夜課秋窗,共讀詩篇。平生所囑,言猶在耳,豈料竟成天鄉之約!
兄秉性堅貞,身經離亂,其間所遇,險奇跌宕,雖曆風波起伏,猶見 赤心仍然。今蒙恩召,永息勞苦,魂歸天家。妹既痛手足長離,亦慰主恩永伴………”(么妹著述)
此時,接到福壽園人文紀念集團葛千松副老總來電,囑我寫忠人大哥追思會大堂的挽聯(葛總或許囑託了幾位朋友),思忖片刻,因忠人大哥是基督徒,結合盧明明兄和忠人大哥么妹的訃告,我揮筆如下:
上聯
忠介秉心根,
望胄楷模高梓裏
下聯
人雄垂氣宇,
坎坷肝膽照雲天
橫幅
痛挽忠人
主恩永伴
忠人大哥——上海最後的老克勒,願你一路走好,回眸微笑!

10月2日 完稿於高加索格魯吉亞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