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穹杳寂窮無極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82)
莊鴻遠
碧穹杳寂窮無極,蒼黎熙攘自癡迷。
縱時橫宙惜短晷,笑古藐今爭一席。
乾若重情坤亦老,冷眼人寰幾時息?
2024.12.09
於天地幽微處,窺人間萬象
——呂國英哲詩《碧穹杳寂窮無極》賞析
呂國英先生這首哲詩,短短六句,卻如同一幅宏大的宇宙人生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引領我們穿越時空,思索宇宙、人生與人性的深邃奧秘。
開篇“碧穹杳寂窮無極,蒼黎熙攘自癡迷”,詩人以神來之筆,將我們的視野瞬間拉至浩渺無垠的宇宙。“碧穹杳寂窮無極”,描繪出碧空深邃、寂靜,無窮無盡,那是宇宙的本真模樣,神秘而又充滿未知,帶著一種超越塵世的清冷與孤寂。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蒼黎熙攘自癡迷”,人間的眾生在這廣袤宇宙之下,熙熙攘攘,為功名利祿、愛恨情仇而奔波忙碌,沉浸在世俗的紛擾中,執迷不悟。這兩句詩,一為浩瀚宇宙,一為凡俗人間,一靜一動,一寂一鬧,將宇宙的宏大與人類的渺小、宇宙的永恆與人類的短暫、宇宙的超脫與人類的癡迷,進行了強烈的對比,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人類在宇宙面前的微不足道,以及對世俗的沉迷是多麼盲目。
“縱時橫宙惜短晷,笑古藐今爭一席”,進一步深入到對人類行為和心態的剖析。在這縱橫無垠的宇宙時空之中,時間本是極其寶貴而短暫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轉瞬即逝。然而,人們卻常常忽視這一點,或追古撫今,對歷史評頭論足;或蔑視當下,急於在世間爭得一席之地。“笑古藐今”間,盡顯人類的傲慢與偏見,人們總是在無謂的爭論和爭鬥中浪費著寶貴的時光,卻不知生命的真正價值所在。詩人以一種略帶批判的視角,揭示了人類在時間面前的短視和對自我價值的錯誤認知,提醒我們珍惜當下,莫要在無意義的紛爭中虛度光陰。
“乾若重情坤亦老,冷眼人寰幾時息?”這兩句詩將情感與天地自然相融合,昇華到了更高的哲學境界。如果天地有情,那麼承載萬物的乾坤也會因這無盡的情感而感到疲憊、衰老。可即便如此,人世間的種種紛爭、貪念、癡迷卻從未停止。詩人以“冷眼”觀世間,心中滿是對人類行為的無奈與感慨。“幾時息”的追問,既是對人類無休止爭鬥的質問,也是對人性的深度反思,讓人不禁思考:人類何時才能放下執念,回歸生命的本真,讓這紛擾的人間重歸寧靜?
整首詩意境開闊,從宇宙蒼穹到人間百態,從時間的流逝到人性的弱點,詩人用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構建起一個深邃的哲學空間。在遣字造句上,對仗工整又不失靈動,如“碧穹”對“蒼黎”,“杳寂”對“熙攘”,“窮無極”對“自癡迷”,不僅在形式上給人以美感,更在內容上強化了對比效果。用韻自然流暢,讀來朗朗上口,在韻律的和諧中傳遞出深刻的思想內涵。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哲詩,是對宇宙、人生、人性的深刻洞察與思考,它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的種種,也如同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在塵世中前行的道路,引導我們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裏,學會敬畏天地、珍惜時光、反思自我,找尋生命的真正意義 。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