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風輕花約舞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70)
莊鴻遠
春明風輕花約舞,山幽林靜鳥競鳴。
時潤境怡今又至,歲逝年流誰與同?
2024.04.01
瞬間與永恆的對話
——呂國英先生哲詩《春明風輕花約舞》賞析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哲詩,雖短短二十八字,卻蘊含著豐富的意象與深刻的哲思,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春日卷軸,將自然之美與人生之問巧妙融合。
詩的開篇“春明風輕花約舞”,便將讀者帶入一個明媚的春日世界。春日明朗,微風輕柔,花朵仿佛受到了邀請,紛紛搖曳生姿,似在翩翩起舞。這裏的“約”字用得極為精妙,賦予花朵以人的情感與行為,使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機與靈動,讓我們仿若能看到繁花在風中競相綻放、相互應和的熱鬧場景,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與盎然的活力。
“山幽林靜鳥競鳴”承接上句,將視角從明媚的春花轉向幽靜的山林。山林幽深靜謐,本應是寂靜無聲的,但鳥兒們卻不甘寂寞,競相啼鳴。這“競”字,又一次將鳥兒擬人化,展現出它們在這美好的春日裏盡情歡歌的喜悅之情。在幽靜的背景襯托下,鳥兒的鳴叫聲愈發清脆悅耳,形成了一種動靜結合的美妙意境,讓我們領略到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
前兩句通過對春花與鳥鳴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美好與活力,而第三句“時潤境怡今又至”則是對前兩句的總結與昇華。時光溫潤,環境宜人,這樣美好的春天又一次來到了我們身邊。“又”字飽含著對歲月輪回、美好重現的感慨,也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春天的珍視與喜愛。
然而,在這美好的春日裏,詩人筆鋒一轉,發出了“歲逝年流誰與同?”的疑問。歲月流逝,時光匆匆,這樣美好的時光,又有誰能與自己一同分享呢?這一問,打破了前文營造的美好氛圍,將詩歌的情感引向了深沉。在這明媚的春天裏,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暫與孤獨,對人生的無常發出了深深的喟歎。這一問,也引發了我們每個人對生命、對時光的思考,讓我們在欣賞春天美景的同時,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尋找與自己同行的人。
整首詩語言簡潔質樸,卻又生動形象,將自然之景與人生感悟完美融合。前半部分的春日美景描寫得細緻入微,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而後半部分的哲思又深沉雋永,引人深思。在這春景與哲思的交織中,我們看到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人生的不斷探索與追問 。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