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依舊,江山無恙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61)
艾 慧
天地依舊,江山無恙。
歲月如來,生息絕唱。
君問何戀?美藉靈彰!
2024.06.06
天地大美藉靈彰——呂國英哲詩《天地依舊》品鑒
呂國英先生這首十六字詩篇,如青銅編鐘於時空深處一擊,餘音蒼茫而深沉,為陷於渺小的人類,在無垠的時空中確認存在的座標。
“天地依舊,江山無恙”,開篇即拓開宏闊視野。天地是星宿運轉的浩瀚背景,江山是江海山嶽構成的巨幅畫卷——二者皆“依舊”“無恙”,以其無言之姿托出永恆意象。這恒常鋪就的底色,悄然反襯出人類生命的倏忽與渺小。隨後“歲月如來,生息絕唱”一句,時間之流“如其本來”奔湧而過,而個體生命在其中起伏呼吸,最終竟成宇宙間孤寂的“絕唱”。其“絕唱”二字,何其孤絕——它並非嘹亮的迴響,而是寂然無應的獨吟。
然而就在這宏闊與渺小、永恆與須臾的強烈張力間,一個醒目的設問如電光石火般照亮全詩:“君問何戀?”詩人面對天地無言與歲月奔流,在生命似“絕唱”的孤境裏,猛然發問:人世何物值得眷戀?答案如金石墜地:“美藉靈彰!”美需借靈魂之光才能彰顯於世,而靈魂亦因映照美而獲得永恆價值。詩人於此道破:美是靈魂的顯影劑,而靈魂是美的永恆容器——在宇宙的廣漠佈景前,唯有“美”是渺小人類對永恆最深情的應和與銘刻。
呂公這十六字微雕,以哲思為刃,刻出了人類存在的精神圖式:天地江山是永恆的無言舞臺,歲月流轉是生命的無情幕布。當個體如孤音消散於長夜,唯有對美的感知與創造,方是靈魂對永恆蒼穹作出的最深刻應答。
美藉靈彰,魂映美光——此中蘊含的正是人類在浩瀚時空裏挺立自身尊嚴的終極密碼。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