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行紀:書頁與瓷碗的對話

昨日自山洪的熱海下來,

踱進和順鎮古宅的清涼。

在圖書館木紋的經脈裏穿行,

油墨香浮沉如巷口的煙霞。

某座院落私廚的灶台前,

豆腐圓子在湯中浮游。

白瓷碗盛著三疊水,

日光在雕花窗櫺上織金縷衣裳。

 “媽媽味道”的匾額下,

我舌尖忽然觸到岩層的震顫——

火山在燉鍋裏沉降成鹽粒,

滾燙的過往浸出陳年菌香。

當暮色爬上老牆的癬痕,

古井倒懸的星群開始搖盪。

我懷抱書卷走出門廊,

把餘溫存進胃囊的陶甕。

像所有未拆封的故鄉那樣,

在舊碗櫥深處靜靜發著光。

注:本詩通過“圖書館油墨香”與“燉鍋陳年菌香”的意象交織,構建精神食糧與物質滋養的哲學對話。“火山沉降成鹽”隱喻生命暴烈經由時間淬煉為生活至味,而“未拆封的故鄉”揭示味覺記憶作為情感容器的永恆性——那些存於胃囊陶甕的餘溫,實則是靈魂返鄉的秘徑。

2025.7.15於騰沖和順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於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於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佈於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