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與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228天。

2025年7月6日最新進展:
戰況
- 烏克蘭軍方聲稱襲擊了俄羅斯沃羅涅日地區的鮑里索格列布斯克空軍基地,擊中了儲存滑翔炸彈和訓練飛機的倉庫。俄羅斯官員沒有立即對此攻擊發表評論。
- 莫斯科市長謝爾蓋·索比亞寧表示,俄羅斯防空系統擊落了四架飛往俄羅斯首都的烏克蘭無人機,迫使莫斯科的一個主要機場暫時停止出港航班。
- 此前,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其防空系統在周六傍晚的五個多小時內攔截了48架烏克蘭無人機,白天又攔截了45架。早些時候,該部表示,一夜之間有94架無人機在俄羅斯上空被摧毀。
- 在烏克蘭,空軍表示,俄羅斯在周六凌晨向該國發射了322架無人機和誘餌。其中,157架被擊落,135架失踪,很可能是受到了電子乾擾。
- 據烏克蘭空軍稱,烏克蘭西部的赫梅利尼茨基地區是這次襲擊的主要目標。地區州長謝爾蓋·秋林表示,沒有收到任何損壞、受傷或死亡的報告。
- 烏克蘭軍事部落格DeepState在Telegram上報道,俄羅斯軍隊佔領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頓涅茨克地區行政邊界附近的烏克蘭定居點澤列尼庫特和新烏克蘭卡。
- 烏克蘭最高軍事指揮官亞歷山大·瑟爾斯基週六警告說,俄羅斯可能在烏克蘭東北部的哈爾科夫地區發動新的攻勢。
- 《基輔獨立報》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情報來源報道稱,爆炸損壞了一條天然氣管道,並摧毀了一條為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軍事設施供水的管道。
俄羅斯國防部:防空系統連夜擊落120架烏克蘭無人機
俄羅斯國防部今天表示,防空系統在一夜之間擊落120架烏克蘭無人機,並未造成損害。多數無人機是在毗鄰烏國的地區遭擊落。
路透社報導,俄烏戰爭延燒已逾3年,烏克蘭愈來愈常運用無人機來深入攻擊俄國境內目標。
俄國國防部表示,夜間攔截的無人機包括西部布揚斯克州(Bryansk)上空的30架、庫斯克州(Kursk)的29架及貝爾哥羅德州(Belgorod)的17架。這3州都與烏國共享邊界。
另有18架無人機是在毗鄰庫斯克州的奧勒爾州(Oryol)上空遭擊落。奧勒爾州之前也曾被瞄準石油設施的烏國無人機擊中。
由於無人機來襲,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局(Rosaviatsiya)夜間對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卡路加(Kaluga)、莫斯科(Moscow)、下諾佛哥羅(Nizhny Novgorod)機場實施限制措施以策安全,隨後又宣布解除限制。

政治與外交
- 週五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通話後,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表示,烏克蘭將需要「愛國者」飛彈進行防禦。川普也對俄羅斯總統普丁未能結束戰鬥表示沮喪。
- 川普告訴記者,他對早些時候與普丁的通話「非常不滿意」。他說:“他似乎想一意孤行,繼續殺人……這不好。我對此不滿意。”
- 澤連斯基在X上發文稱,他與川普的通話“極其富有成效”,並證實兩人“討論了防空問題”。
- 澤連斯基說:“我感謝他們願意提供幫助。”“’愛國者’系統是防禦彈道威脅的關鍵。”
-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週五強烈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大規模無人機和導彈襲擊”,稱這些襲擊“據報道是三年多戰爭中最大規模的”。
- 古特雷斯也對「危險升級和不斷增加的平民傷亡」表示震驚,並對「扎波羅熱核電站」的電力中斷表示擔憂,再次強調了核安全面臨的持續風險。
- 民主黨高級議員亞當史密斯駁斥了五角大廈關於因庫存不足而暫停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說法。史密斯告訴NBC新聞,他的工作人員“看到了數據”,並表示美國“在庫存方面,並沒有比烏克蘭衝突的3年半中任何時候更低”。
經濟
- 彭博社報道稱,美國投資公司貝萊德在川普當選後暫停了為數十億美元的烏克蘭復甦基金籌集資金的努力,導致法國介入,著手建立替代基金。
.jpg)
明斯克協議的陰影籠罩著俄羅斯與烏克蘭在伊斯坦堡的談判
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對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停止戰爭問題上的意願感到失望——普丁堅持實現其目標,但也表示願意在伊斯坦堡與烏克蘭重啟談判。而烏克蘭則夾在兩位總統之間處境尷尬,既要面對和平的幻象,又要面對援助削減的陰影,還要面對不得不做出更多讓步的前景。
這就是烏克蘭當前的局勢,但隨著雙方砲擊和前線局勢的升級,局勢正變得越來越複雜,人們對整個談判進程的真正意圖和有效性提出了嚴峻的質疑。
在過去幾週內,俄烏雙方在伊斯坦堡舉行了兩輪談判,但雙方未能就戰爭本身取得任何進展——無論是停火、限制相互攻擊遠離城市和基礎設施,還是其他地面軍事行動。兩次談判都未能持續太久。基輔認為莫斯科並非意在談判,而是要發出“最後通牒”,暗示其只接受無條件“投降”。因此,雙方僅達成了人道主義解決方案:交換數千名戰俘。然而,即使是達成這項協議,似乎也只是在表達對東道主兼調解人土耳其的感謝與尊重。
烏克蘭人迎接被俄羅斯釋放歸來的戰俘(歐洲通訊社)
會談細節
儘管俄羅斯外交部表示“雙方代表團正討論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第三輪談判”,但烏克蘭外交部暗示,“只有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面對面會談的情況下,談判才會有意義」。
土耳其總統艾爾段在北約峰會後暗示了這一點,甚至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也願意參與其中。
烏克蘭人堅持要求舉行直接會晤,因為他們認為克里姆林宮的「信差」在談判過程中缺乏權威,而只有他們的主人普丁才能做出決定。
然而,部分烏克蘭輿論領袖排除了在近期舉行這次會晤的可能性。基輔舍甫琴科大學政治學教授奧萊莎·亞赫諾就是其中之一。她告訴半島電視台記者:“只要普丁仍然佔據優勢,只要他的軍隊還在推進,他就不會接受這種會晤。”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雙方都提到了坐下來談判的重要性,卻又每次都互相指責呢?科舍列夫民主倡議基金會安全與地區衝突研究部主任瑪麗亞·祖爾金娜回答這個問題稱:“雙方都在談判問題上耍手腕,其目標遠非和平。”
祖爾金娜向半島電視台記者解釋稱:“烏克蘭方面認為,在弱勢地位下無法實現公正的和平,其伊斯坦布爾之行是特朗普執政期間俄美數月和解的結果,也是迫於壓力而做出的回應。”
她補充說:「烏克蘭在伊斯坦堡採取了三種策略:第一,避免與美國發生政治對抗,並讓美國相信俄羅斯才是問題所在;第二,在美國撤退的情況下爭取更多的歐洲支持;第三,重燃疲憊不堪的公眾對達成停火協議或結束戰爭的希望。」她還補充道:「我認為烏克蘭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明斯克模式
從烏克蘭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在實地擁有強勢地位,並且希望透過伊斯坦堡談判實現其他目標。這讓人回想起2014年達成的明斯克協議的內容——該協議將莫斯科、基輔以及來自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的親俄分離主義分子聚集在一起。
專家祖爾金娜認為,“俄羅斯的策略是尋求放鬆制裁,而美俄關係解凍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歐盟環境混亂,政界和商界中支持類似放鬆制裁壓力的親俄聲音日益高漲。”
在她看來,「俄羅斯希望烏克蘭投降,並同時重新執行《明斯克協議》。它將臨時停火與烏克蘭軍隊撤出被俄羅斯吞併的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等省份的領土、頒布禁止烏克蘭在未來對其採取任何軍事行動的法律以及俄羅斯要求其限制在烏克蘭的軍備和動員聯繫起來。」
基於此,許多觀察家並不認為談判進程將會無限期地持續下去。相反,他們認為談判進程可能會在某個時候(或許很快)就會停止。專家祖爾金娜認為,「一旦美國意識到談判的徒勞無功——而這正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俄羅斯對扮演這一談判角色的興趣就會終止」。
另一方面,政治學教授亞赫諾認為,“儘管烏克蘭未能接受俄羅斯提出的要求,但談判進程不應被視為俄羅斯對達成協議的想法的明顯漠視。”
她繼續說:“談判中的要求不僅針對烏克蘭(即使烏克蘭表示拒絕),也要針對美國——俄羅斯希望與美國共同譜寫新的篇章,並對全球勢力範圍和利益進行某種重新分配。”
因此,亞赫諾認為,美國完全放棄烏克蘭問題的可能性不大,儘管表面上看起來並非如此。她還表示:“在這個世界上,川普和普丁就像不同級別、不同重量級別的球員。為了戰勝對方,他們不會拋棄那些能夠為此做出貢獻的人:烏克蘭及其在歐洲的前親密夥伴。”

中國會放棄中立嗎?它為何害怕俄羅斯戰敗?
在美國政府繼續採取行動結束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之際,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發表了一份聲明,與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宣布的中立立場相反。
這引發了人們的疑問,即中國是否正在改變其立場,並根據世界正在經歷的、與中國並非無關的演變和轉變,重新評估其戰略。
中國和西方媒體引述中國外交部長的話說,中國“不希望看到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失敗”,因為這可能會引發人們的擔憂,即美國可能會將全部注意力轉向中國。
這項令人意外的聲明是在上週二中國外長與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卡婭·卡拉斯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談間隙發表的,卡拉斯要求北京停止破壞歐洲安全。
自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以來,中國一直定期呼籲和平談判,並尊重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所有國家的領土完整。
北京尚未正式採納其外交部長的最新聲明,這從外交部發言人在部長發表聲明四天后發表的聲明中可以看出,發言人強調“中國不干涉烏克蘭問題,其立場是客觀和堅定的:談判、停火、和平”,並認為烏克蘭危機的持續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中國許多政治分析家也持相同觀點,他們排除了中國會改變對俄烏戰爭的既定立場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志凱教授,他在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表示,這場戰爭的持續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中國許多人認為,中國部長的聲明被錯誤解讀,或“有人試圖誤導中國立場”,高甚至指責西方勢力趁機對中國立場進行錯誤解讀。

與歐洲的緊張關係
儘管北京重申了對戰爭的立場,但它似乎正處於與歐洲之間一場不小的政治危機邊緣,這從卡拉斯的聲明中清晰可見,她呼籲北京停止她所說的破壞歐洲安全的行為。
卡拉斯說:“中國公司為莫斯科維持對烏克蘭的戰爭努力提供了生命線,北京正在進行網路攻擊並幹預我們的民主……這些行為損害了歐洲的安全。”
日內瓦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胡斯尼·阿比迪博士解釋說,歐洲的擔憂源於歐洲人認識到,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俄羅斯就無法繼續對烏克蘭的戰爭。
但歐洲人不能放棄中國,因為他們與中國有經濟和政治關係。
看來,歐洲人並非唯一對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持懷疑態度的人,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詹姆斯·羅賓斯認為,中國從烏克蘭戰爭的持續中受益,並且確實擔心如果戰爭結束,華盛頓會轉向中國。
羅賓斯在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表示,華盛頓擔心的是,中國表現出擴大其在該地區影響力並擴大其海軍艦隊的願望,這將損害美國的利益。
從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的支持者的角度來看,自他六個月前重返白宮以來,他一直試圖改善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並且不讓俄烏戰爭問題成為障礙,儘管他認識到這些關係在貿易和安全方面都很複雜。
但阿比迪說,歐洲人不相信川普與中國達成的任何和解都一定會考慮到歐洲大陸的利益,因此他們期待與中國達成他們自己獨有的妥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