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巴黎2月12日電 (記者 李洋)當地時間2月10日,傅瑩在法國巴黎表示,人工智能(AI)全球安全治理應超越地緣政治干擾,中方願與國際社會攜手,共同促進AI安全發展。
人工智能行動峰會及其框架下的峰會活動于2月6日至11日在巴黎舉行,“人工智能時代的治理論壇”是其間的一場邊會,議題涉及“全球領導力與人工智能發展的潛在機遇”“構建人工智能的堅實基礎”“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創新與應用”和“推進人工智能安全科學”。傅瑩應邀在“推進人工智能安全科學”一節擔任嘉賓,並在會議期間與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各方積極交流。
關於中國是否成立“AI安全研究所”(AISI),傅瑩表示,中國已經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對應國際上的AISI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與安全研究網絡”。在中國的AI技術應用和安全治理領域存在一個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生態環境,有多個政府部門和機構、企業在關注和投入安全治理問題。建立這樣一個網絡而不是一個研究所,能够讓大家都參加進來,共同參與和分享知識、信息,增強自身能力建設,同時積極參加國際對話合作。中方參加了英國的布萊奇利峰會,之後一直在關注各國AISI進程,中國科技界也與各國同行保持密切溝通。
傅瑩談到,在中國,人們對AI風險的關注大致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應用中的風險。中國政府2017年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AI安全、可控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目前AI已在經濟、金融、城市管理、醫療和科研等領域全面應用,當然風險與挑戰也是存在的。政府出台各項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在管控風險與鼓勵創新之間保持平衡,湧現出一批專門應對AI安全問題的技術創新企業;另一個是技術發展中的風險。中方著眼未來風險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先後發佈《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簽署《布萊奇利宣言》,並同各方推動聯合國大會通過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獲得140多個國家支持。中國科技界對AGI(通用人工智能)風險的理論和技術探討也高度關注,在認知層面與國際同行基本同步。
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傅瑩認為,當前地緣政治的干擾令許多人對中美AI合作不樂觀。過去幾年美國對華科技封鎖和打壓毒化了全球合作氛圍。如果將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世界形勢繪製成一幅平面圖,可以看到科技創新指數級上揚的曲線,也可以看到中美兩國關係波動的曲線,這兩條線相交加劇了緊張局面。總體上看,中方對中美合作和全球治理保持相對冷靜的態度,提出在分歧上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