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事)問政節目走紅網絡:既問責 更問計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看得大汗淋漓”“建議這節目全國推廣”“為節目點讚”,最近,大型融媒問政訪談欄目《問政山東》由於“畫風”犀利且直戳痛點,引髮網絡熱議,不少網友在線“追更”“催更”。

該節目以新聞輿論公開監督為特色,有關部門負責人走進直播間,直面民眾反映的問題,現場給出答復和解決方案;觀察團在現場為有關部門“打分”;場外,網絡平台接受網友留言,督辦員推動解決問題;欄目還建立“督媒聯動”等工作機制。

作為輿論監督的一種形式,《問政山東》並非一家獨苗,多地都有媒體監督節目,例如揚州的《政事面對面》和宜賓的《陽光問政》等,頗受當地民眾關注。

事實上,問政節目也並不是新鮮事物。“南方周末”公眾號發文稱,在過去的20年間,全國至少擁有過243檔電視問政節目,分佈在全國169個地級或以上城市。雖然每檔電視問政節目存在的周期長短不一,但問政節目類型卻一直存在,因為一方面地方可將其作為優化當地政風的抓手,另一方面民眾需要更直接的、能反映訴求的渠道。

綜合來看,問政類節目獲得關注在於其有“獨門武功”:考驗相關部門是否真正瞭解問題以及具備臨場處置問題的能力;現場提問“辣味”十足;環環相扣的問政監督模式,讓不少懸而未決的難點得到了徹底解決等。“新華每日電訊”公眾號評論,《問政山東》將輿論監督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以問題倒逼的方式推動整改落實,推動了“問政”與“為政”的良性互動。“湖南日報”客戶端發文說,這些節目就像是一面面鏡子,照出了問題,照出了希望,架起了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橋樑。

雖然“辣味”是問政節目的一大特點,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電視問政也應該充滿“辣味”,但節目的初心是促進相關部門與民眾平等溝通、良性互動,要避免成為僅供“圍觀”或者隨意“宣洩”的出口。應更客觀、全面,既要問責,更要問計,確保當前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類似問題不再滋生。

“浙江宣傳”公眾號的文章即指出,問政其實也是問心、問情。一檔電視問政節目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有問必改的決心和勇氣,能够大大提昇廣大民眾的信任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