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代僑心共聚,強化中老合作促發展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9月27日訊(記者李淩、王龍德)9月25日,老撾中國青年發展合作協會執行會長王龍德(兼任琅勃拉邦分會會長)、分會執行會長任志偉、分會老方秘書長阿努、分會常務副會長岩亮一行,拜訪了琅勃拉邦中華理事會理事長許文華。雙方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就不同時代華僑在兩國民間如何更好的發揮作用、中老青年合作、創業就業,以及深化交流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薪火相傳:回顧中老友好歷史

會談伊始,雙方共同回顧了中老兩國源遠流長的友好關係。中老兩國山水相連,傳統友誼深厚。從上世紀中國援老修路、合作發展,到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兩國人民在互助互利中積累了寶貴的友誼與合作經驗。

許文華理事長強調,琅勃拉邦中華理事會長期致力於凝聚華人華僑力量,傳承中華文化,促進中老民間往來,為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與支持發揮了橋樑紐帶作用。

王龍德會長介紹了青年協會在青年創業、就業培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探索。他認為,協會與理事會在功能上各有特點,可以實現優勢互補。通過整合雙方資源,可以為中老青年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新一代中老青年應在歷史傳承中肩負起使命感和責任感。青年不僅是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兩國人民交流的橋樑。中老兩國在文化、教育、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正迎來新的機遇,為青年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立足當下:直面挑戰與問題

交流中,雙方坦誠地談及當前中老青年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隨著社會轉型與經濟發展,部分青年在就業、創業及社會融入等方面遇到挑戰。一方面,中老青年在職業技能、市場資訊和資源獲取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社會對青年群體的引導和支持體系仍需完善。

任志偉執行會長提出,協會將積極發揮平臺作用,搭建青年溝通橋樑,助力青年獲取更多資源與資訊。他強調,青年應具備國際視野和本土情懷,在學習中國先進經驗的同時,也要立足老撾實際,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阿努秘書長指出,中老青年合作不僅是經濟層面的互助,更需要在人文交流、價值觀塑造、社會責任等方面加強引導。唯有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家庭。

優勢互補:共築合作新篇章

許文華理事長在交流中詳細介紹了琅勃拉邦中華理事會的發展歷程與工作重點。他提到,自成立以來,理事會始終秉持服務僑胞、回饋社會的宗旨,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團結帶領當地華人華僑,積極投身老撾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從最初的舉步維艱,到如今的略有成就,理事會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理事會的工作也並非一帆風順,期間經歷了許多曲折與挑戰。在特定歷史時期,理事會也曾面臨生存危機,但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戰勝困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理事會已成為琅勃拉邦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在聯絡僑胞、推動公益事業、支持教育文化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擁有廣泛的社會資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這些都可以成為今後雙方合作的優勢所在。

展望未來:共繪美好藍圖

此次會面不僅加深了雙方的瞭解,更為今後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雙方一致表示,將繼續保持溝通與協作,攜手推進僑務工作,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展望未來,老撾中國青年發展合作協會將在新時代僑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更為兩國青年創業就業、文化教育、社會服務等多個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成為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推動者與踐行者。

許文華理事長特別強調,華人華僑在老撾的發展歷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中老友誼的見證者,也是兩國文化交流、經濟合作的實踐者。

最後,雙方一致認為,中老青年工作不僅關係到兩國年輕一代的成長成才,也關係到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長遠發展。只有不斷加強交流、深化合作,才能讓中老青年在互學互鑒中實現共同進步,在團結奮進中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此次會晤,是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交流。它不僅展示了中老傳統友誼的延續,也展現了中老青年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擔當與使命。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