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東盟未來新聞傳播教育會議在廈門大學成功舉行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9月16日訊(記者 李淩 王龍德 )2025年9月13日,廈門——在金秋時節,首屆中國—東盟未來新聞傳播教育會議在美麗的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隆重舉行。本次會議彙聚了來自汶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東盟十國的近30位新聞傳播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創新、合作與可持續發展。

 本次會議由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廈門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辦,以“人工智慧時代面向未來的新聞傳播教育”為主題,旨在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在新聞傳播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搭建橋樑。

 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孫理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強調了人工智慧技術對新聞傳播生態和教育範式的深刻影響,並表達了廈門大學與東盟各國高校加強合作、共同開創中國—東盟新聞傳播教育合作美好未來的願景。

在眾多與會嘉賓中,來自老撾沙灣拿吉大學的西提賽·賽雅翁博士的參與尤為引人注目。西提賽·賽雅翁博士在會議中積極分享了老撾沙灣拿吉大學在新聞傳播教育方面的經驗和思考,並與其他東盟國家及中國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交流。他的參與不僅加強了老撾沙灣拿吉大學與中國及其他東盟國家高校之間的聯繫,也為本次會議帶來了更多元的視角和觀點。

國際媒體與傳播研究學會(IAMCR)現任主席達雅·屠蘇教授(Daya K. Thussu)專程赴廈參會,並在發言中強調新聞傳播教育需要總結過去才能面向未來,呼籲東盟新聞傳播教育同行加強合作以應對未來挑戰。

 會議期間,與會嘉賓們圍繞“共促中國-東盟高校間新聞傳播學院和專業的合作”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在師生交流互訪、科研合作創新、共建實踐平臺等方面達成合作共識。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林升棟在閉幕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達成了多項共識,未來將進一步加強中國—東盟新聞傳播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在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大進展。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為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傳播專業教育的創新發展搭建了高質量交流平臺,也為推動東盟各國新聞傳播事業發展提供了多元視角和寶貴經驗,有助於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傳播能力的複合型傳媒人才,是促進中國—東盟區域相通、文明互鑒的一次生動實踐。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